别让“雪乡”变成“黑村”
近日,一篇名为《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的网贴刷爆朋友圈。网友在“一木行”微信公众号写 文投诉雪乡旅游陷阱,一时间对于雪乡的讨伐铺天盖地。有的“墙倒众人推”,有的认为网友们的指责有失偏颇,甚 至在网上开始了对骂。
对于生长在南方的笔者来说,雪是一件“稀罕物”。想必不少人和笔者一样,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去北方看雪的 梦想,对于近年来火爆旅游圈的“中国雪乡”更是充满向往。然而在看了网友的投诉后,却陷入了对雪乡的“又爱又 怕”中。虽然有关部门查处了涉事旅馆,但雪乡的白雪似乎却没有以前那么纯净、那么令人向往了。
提前订好的房间却要再补差 价,退房要先看入住评价才能退 钱,游玩项目是毫无经营权的民 设景点,泡面要60 元一包……在 文章里,作者即便提前做足了功 课,试图躲过各种旅游陷阱,但 还是没想到从一进入雪乡就开 始被设计,有些坑人手法更是闻 所未闻。
事后,有关部门反应迅速,查 处了涉事旅馆“赵家大院”,并罚 款5.9 万元。携程也对这家旅店 做了下架处理。但说实话,如果 不是文章在朋友圈引起强烈反 响,恐怕也不会得到如此迅速高 效的解决。对于当地的旅游乱 象,有共同经历的游客在网上开 起了“诉苦大会”:旺季酒店价格 高涨、业主服务态度强硬、村民私 设不规范景点揽客、因偏僻寒冷 的环境而坐地起价……有人说这 是碰上了“刁民”,甚至上升到地 域攻击。
笔者了解到,雪乡旅游是近年 才火起来的,这不仅得益于雪乡依 托地理气候优势打造的独特旅游 体验,更少不了网络和综艺娱乐节 目的“神助攻”。对于突然火爆的 雪乡,当地民众的旅游观念滞后, 服务观念有待提升自然不用多 说。但雪乡变成“黑村”却不仅仅 是“刁民”的问题,“赵家大院”也不 只是个例。
有游客反映,雪乡还未成名 前,“10元就能住宿1晚,农家菜也 价廉物美”。然而现在的雪乡却成 了不少人去不起的地方。雪乡因 为当红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在 此取景而走红,近几年来吸引了大 批游客前往。按理说各方应当加 倍珍惜这难得的机遇。但正是因 为雪乡突然暴红,反而遭遇了经营 者短视化的“赚快钱”行为。
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不少当 地商家自以为找到了“ 掘金利 器”。但如果这些宰客行为继续发 展下去,无异于“杀鸡取卵”。需要 正视的是,若非网友的这篇文章引 发强烈共鸣,恐怕雪乡旅游市场问 题很难被全社会关注。价格欺诈、 服务态度蛮横等现象的存在,让人 看到当地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也暴露出当地相关部门在监管方 面的欠缺。一夜“爆红”或许让雪 乡有些猝不及防,然而当地部门应 该及时跟进监管,让当地的旅游服 务质量配得上当地的美景。
诚然,各地的旅游业在刚兴起 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店大欺客”、 坑蒙拐骗行为。可以说,旅游业从 野蛮生长到逐渐规范有序几乎是 国内多数旅游城市、风景名胜的必 由之路。然而,旅游商家如果对游 客“宰一个是一个”,不但会影响游 客的旅游体验,最终商家自己也会 成为受害者。要解决“雪乡”旅游 的问题,不能只是对曝光个案进行 处理,更不能只是短期的整治,而 应当彻底整顿当地旅游市场,形成 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管机制。
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 消费环境,再美的风景都不会成为 健康而有发展的景区。雪乡或许 不缺游客,但游客更不缺景区,如 果雪乡不能改善旅游环境,而是继 续当一个“无人管”地区,恐怕再白 的雪也掩盖不了纯黑的心。
谢素婵
上一篇:“跳一跳”小游戏走红
下一篇:禁的是酒,刹的是不正之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