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担当与情怀的集中体现
智慧、担当与情怀 的集中体现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 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 之所以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 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 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十九大 上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 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但这一重要思 想实际上在此之前就开始形成、不 断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 卷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在2014 年8 月18 日至2017 年9 月29 日期间 的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 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 容。因此,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 政》第二卷,是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 然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生 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 成、发展的轨迹和成果。深入学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我们 可以深刻体会到这是习近平同志为 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原创性 贡献,是用智慧、担当、情怀奋力书 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 文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红线,那就是 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 仰。正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 观和方法论,所以习近平同志能够 始终用智慧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正是因为 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所 以习近平同志能够始终用担当奋力 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 大文章;正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所以习近平同志能够始终 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用智慧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习近平同 志以其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和卓越 的领导才能,高屋建瓴,审时度势, 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谋篇布局。比如,在“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将改革进行到底”“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全面从严 治党向纵深发展”等专题中,习近平 同志就如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进行深刻阐述,确立了新形势 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 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再如,在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 上,习近平同志在“坚定文化自信” 专题中着力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 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 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为我 们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了坚实理论 支撑。
用担当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习近平同 志以超凡的魄力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直面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 力、重大矛盾,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 治家的时代风采。“ 将改革进行到 底”“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 展”“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等专题, 无不深刻反映了习近平同志“人民把 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 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 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的担当精 神。比如,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 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 势利店 ’,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 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不得罪成 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 亿 人民”。针对一些人称反腐影响经济 发展,习近平同志说:“我看天塌不 下来。”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为反腐 败斗争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而且为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 指导。
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习近平同志 以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对中国 人民的深厚感情、对世界人民的深厚 感情,着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 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作贡献。 他以其思想理论的高度、观察视野的 广度、战略思维的深度、说理论证的 力度、话语体系的温度,充分展现了 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 下情怀。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 生”专题中,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 不断的新起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力 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体 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 发展,促进合作共赢”“促进‘一带一 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等专题中,习近平同志站在世 界历史制高点,回答了如何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 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博大的天 下情怀。
据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