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揭牌 首批队员参加培训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蒋安春 昨日,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揭牌暨首批队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文物局局长曾颖如,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等领导嘉宾和来自韶关、梅州、清远、河源四市的首批学员参加了活动。
为壮大我省文物考古力量,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省文物局在今年1月制定了《广东省区域文物考古工作站工作规程(试行)》。随即,在全省范围内对考古方面的人才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已经具备了按照区域成立文物考古工作站的基础。至今,已在粤北、粤西、粤东的12个地级市成立了3个文物考古工作站。10月份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率先成立。该工作站以韶关、梅州、清远、河源四市博物馆作为成员单位,首批队员35人。工作站成立后,将开展区域间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文物考古人才,提升基层文物考古工作人员能力与水平。
市博物馆相关领导表示,韶关、梅州、清远和河源自古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连,既有共同的文化脉络,也有各自优势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风貌。这种枝干相连、区域互补的紧密联系,让四地能在同一个平台上整合力量,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今后,市博物馆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技术特长,特别是在化石考古挖掘、修复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区域考古工作贡献力量。
据悉,本次首批队员培训班为期14天。
仪式结束后,省市领导还为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揭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