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读《此情绵绵》有感

■肖嫚綝

从去年开始,《吐槽大会》便成为了我最 喜欢看的综艺节目。可能有一些原因是由 于现代很多年轻人解构权威、消解崇高的意 图,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欣赏策划人李 诞,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开心点朋友 们,人间不值得。”

人间到底值得不值得?建平前辈(河源 日报社总编辑杨建平)在他的作品集《此情 绵绵》中写到“只叹月儿阴晴交替瞬息,圆缺 之间眨眼”,众人常叹人生而有涯,如露,如 电,如梦幻泡影,像此书所示,嫉妒无用,索 名无谓。但他转而又彰显他的赤子之心,表 达对“神圣文化人”的敬畏,写工作中认真思 考的成果,记学习中仔细总结的感悟。《库切 传》的副标题是“A life in writing”,想表示如 果减去写作,库切的人生就没剩下什么了。 而建平前辈的生活减去写作,还有少时奔波 的沉淀,教书育人的积累,从事政策研究、新 闻工作的奉献。如此看来,崇高自在,七味 俱尝,人间又显出了它的值得。

自选集的名字总是值得寻味几番,如鲁 迅的“朝花夕拾”,纳博科夫手拟的自选短篇 小说清单“木桶的底”。而本书取名为《此情 绵绵》,绵延的又是什么情?

是发展之策中对家乡的期望之情。如汪 晖思考“中国问题”一样思考“河源问题”,免除 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与历史、与环境之间的 冲突。发展之策收录作品的写作年份跨度有 20 多年,饱含对当时实际历史关系的批判性 思考,因新的区域规划(如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规划)的展开而产生且 变得与日俱增地理解自身的努力。

是萦绕半生微涩又甜蜜的回忆与感悟 之情。这一类有旁征博引的《治嫉妒没有药 吗》的散文,有妙趣横生的《花脚蚊子》系列 微小说,从经历的变化讲到心理的变化,行 文深入人心,细节刻画也更为生活化。

是对亲人师友的眷念或缅怀之情。与 人为善的大哥、勤劳朴素的母亲、爱岗敬业 的岳父,让人读之,无不为这深厚而纯粹的 亲情动容。

罗兰·巴尔特把作家分为两种人,一种是 写出某些作品的人,另外一种是以写作为生 的人。建平前辈于他所希望影响的家人后 辈、同学朋友、河源社会而言,毫无疑问是写出 作品的人。很多早已步入创作成熟期、功成 名就的作家仍是笔耕不辍,阎连科激流勇进、 频频夺奖,贾平凹稳步前行、长篇不断,相信建 平前辈也能在新闻工作中,获得新素材,寻得 新灵感,写出更多具有真正意义的作品。

前几日,父亲惊喜地发现我与建平前辈 是同一批进入市作协的会员,读到前辈所写 “那颗无限向善、向上、向前追求‘文而化之’ 的心则永远是萌动着的”,忆起自己半年前 因竞选校学生会主席而心绪复杂时写给亲 人的书信:“纵然有避、瞒、忍的时刻,但我总 归是在帮助一切善的、斗争的、勇敢的在前 进,也有勇气不断追求新的,生命感知的第 一性”。这让我荣幸的巧合,也许就应了孔 子所说的:“德不孤,必有邻”。

 



相关热词搜索:读《此情绵绵》有感


上一篇:故乡圣迹
下一篇:冬日里的村庄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