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畚箕

■叶德林

客家人讲的畚箕,学名:撮箕。猪屎畚 箕,顾名思义,是用作盛装牛粪、猪屎、狗屎的 畚箕。猪屎畚箕容貌丑陋、邋遢肮脏。不用 时,被弃置于茅厕。猪屎畚箕因此不太招人 喜爱。乡村流行的一句歇后语:猪屎畚箕撬 花篮——相形见拙,多把美貌女子誉作花篮, 而将丑陋、猥琐的男人比作猪屎畚箕。因此, 猪屎畚箕很少被人们引起重视、关注。

俗话说得好:没有牛屎臭,哪来五谷香? 其实,猪屎畚箕,对于农民的耕田种地、盛产 五谷杂粮、帮助养家糊口,是立过汗马功劳 的,有着难于磨灭的奉献。

在农村,解放前后、人民公社时期、责任 田到户年代,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庄稼一支 花,全靠肥当家。那时,还没有太多的化肥。 庄稼的肥料,主要是农家肥、土杂肥。而牛 粪、猪屎、狗屎是诸多的农家肥中必不可少的 组成部分。

那年月,笔者看到,一些负责放牛的老公 公或老太婆,放牛时,不忘带上猪屎畚箕。水 牛或黄牛在途中或草地上拉屎了,老人家会 用竹子制成的夹子将牛粪夹进畚箕。晚归 时,赶着牛儿,挑着担子回家。那担子,一头 是牛草,一头是牛粪。

那些年,笔者看到,有的中、老年妇女,一 瞧见有路过的耕牛在门口路上撒尿了,为了 整条石街路不至于因有牛尿而臭味熏人,即 会以最快的速度取粪桶接牛尿。边接边说: 用牛尿淋茄子,是上好的肥料,能多产茄子。 有的老人闲不住,会自觉挎上或挑上猪屎畚 箕到村道里、山路上捡拾牛粪、狗屎。

放牛的老人也好,路边人家的中年人老 年人也好,自觉拾粪的老人也好,他们将收拾 回来的牲畜粪便,倒进公厕或私人茅厕的粪 池里,发酵后当作肥料,施放到水稻田或红薯 地里,以促进庄稼的生长,以夺取丰产。

人民公社的大集体“各尽所能,按劳取 酬”年代,对于“爱社为家”的老年人或鳏寡孤 独的老人所捡拾的牛粪,会适当记上工分作 为报酬。责任田到户后,大集体解散了,公厕 也跟着销声匿迹。村民将所捡拾的牛粪,倒 进自家的茅厕内。

随着化肥的大量推广、普及,广泛使用, 乡亲们便冷落了农家肥。随着农家大批的 新建楼房用上三级化粪池,故乡的茅厕没 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个体养殖 业的扩大,故乡家庭养牛、养猪的也减少 了。进入新世纪的2000 年,猪屎畚箕—— 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农具,终于跟 谷磨、石磨、犁耙、火堆头一样,渐渐退出了 历史舞台。

 



相关热词搜索:畚箕


上一篇:彭寨墩头蓝厉害了
下一篇:娟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