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叶雨霏
觉得太烦、太浪费时间了,我时不时地 冒出关掉微信的念头。可考虑再三,还是决 定不关了,不能关,关不了。
首先是学英语,付费免费的课程都在微 信里开课。
其次,微信实在太方便了,两个天南地北 的人,一旦加了微信,立马可以沟通,可以文 字,也可以语音,还可以面对面视频聊天。当 然,我是不太喜欢视频聊天的,除非跟我最亲 的人,譬如女儿、外孙。否则,自己或许正穿着 睡衣,不修边幅,对方也许污头垢脸,面目可 憎,突然开了视频,会吓一大跳的。
朋友圈就是微友们展示和交流的大平 台,有点儿像实际生活中的集市,由于网络 是虚拟的,反而不像集市那样受限制,非得 大家都到齐了,才能沟通和交易。你可以把 信息发出来了搁那,谁有空就来瞧瞧,也可 以回复意见,如果都在,更可以你一言我一 语实时交谈。所以,很多人把朋友圈当成了 集市,在这里吆喝卖东西,生意还不错。
朋友圈里的信息,五花八门,除了各自 的动向——去哪儿啦,吃了什么好吃的,玩 了什么好玩的,大多都是分享文章或故事,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励志。某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奋斗取 得了辉煌的成就,让人看了血脉偾张,跃 跃欲试,人家行,为何我不行?没准我比 他还强呢!
养生。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了,开始讲究养生,让自己更健康,更漂亮, 更年轻,更长寿。
减肥。小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胖点, 那时是这么说人长得好看的:哇,真好看,又 白又胖的!现在,谁都怕胖,尤其女人,似乎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肥胖了,控制住体重, 就控制住了一切。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 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你还能控制得了 什么?言下之意是更别说控制命运了。
健身。这跟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 质有关,一批先富起来或者格外注重生活 质量的人,不仅要瘦,还要瘦得好看。什 么叫瘦得好看?如果不是去健身会所熬 了几年,我也不懂。瘦,还得健康,有肌 肉、有线条,什么三角肌、马甲线。美体健 身大行其道。
旅行。古人就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 万里路。今日的人们喜欢把高晓松妈妈的 一句话嚼过来嚼过去:生活不只是眼前的 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已经有先行者走遍 了全世界,据说不少人是穷游。有一对退 休老夫妇,把唯一的一套房子卖了,背起锅 就上了路,一直走到南极,全国出了名,上 了电视,好像还做了广告代言人,估计再出 游,就不穷了。
警告。哪哪出假货了,哪哪出骗子了, 哪哪杀人放火了,哪哪非法拆迁了,出现频 率最高的是好心人扶起跌倒老人反被诬陷 赔款的。触目惊心,让人心灰意冷。处处展 现着人心的险恶,道德的沦丧。
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最好 的修养”“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 以变其气质”……这些词句被大家反复使 用,提倡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的人越来越 多。这也是我最喜欢分享的一个话题。
养花种草。居住条件改善,兴起阳台文 化,人们种花养草,甚至在阳台种些蔬菜, 既美化环境,还可食用。图片上的阳台真 的弄得很美,很诗意。再不是早年那落满 尘土、堆满杂物,挂的尽是地拖扫把的景象 了,除了花花草草,墙上的文化石,地上的 秋千藤椅和茶几,只会让你想到:在温暖的 冬日午后,一个典雅的女人,手捧一本张爱 玲的小说,慵懒地凝视着眼前那杯氤氲着 热气的咖啡。
除外,还有一些内容是令人欣喜的,改 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海外吹进来的新风让人 们觉醒,从而也提高了部分人的素质。如,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就是从不随意评价他 人”“活得有趣才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不告 密不揭发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不值得为一 个无所谓的人掏空爱和生命”。人们开始质 疑自己以往刻板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地追求 更高品质的生活。
回看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觉得有些脸 红,一贯自以为活得自然率意的自己,很多 时候也很矫情,暴露出了可怕的虚荣心。
在朋友圈混久了,有些微友哪怕你素未 谋面,你也会从某种程度上熟悉他,因为虚 拟的环境有时候更能暴露一些真实的东 西。例如,此人热情抑或冷漠,高傲抑或平 和(谦卑),活泼抑或安静,高深抑或浅薄,善 良抑或狠毒,正直抑或狡猾,乐意助人还是 自私自利?心胸开阔还是心胸狭窄?一目 了然。
突然发现,朋友圈是个圈,朋友圈竟也 没有圈。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