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民民必爱之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胡荆烈
一月的寒风,冷冽地吹着。一列火车从祖国首都轰鸣着一路西行,到达陕北,一座因煤矿兴起的城市铜川,接着一辆辆大卡车,把那些满是疲惫的青年,沿着起伏不断的山路,送到陕北的各个角落。那岁月,北京有3万知青来到这里,上山下乡,接受锻炼。
近来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总是被书中的故事所打动,被习近平的苦难亲历和表现出的坚强意志所感染。书中处处凝结着一个“情”字,我想,有三种“情”感动了我的心。
一、一个“娘的心”针线包,是母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书中有一幅图片,图片是一个针线包,缝着“娘的心”三个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母亲齐心给远行的儿子缝的。这个针线包打动了我。1969年,那个特定的年代,到自然条件恶劣的陕北,年仅15岁的青年,要离开父母,一个人去闯世界,对父母来说,这是怎样一种牵挂。
习近平作为知青分配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在那里一干就是7年。这个针线包也陪着青年的习近平走过了7年,陪着他想念父母和亲人;陪着他在梁家河度过日日夜夜。在艰苦的环境里,有一个温暖的陪伴,它就是针线包“娘的心”。在齐心妈妈的教诲和激励下,在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和艰辛历程里,为此多了一抹暖色,多了一种爱的滋养。这种对儿子的爱感染了习近平,也让习近平在那个岁月里,对人民充满了爱。
今年一首诗风靡大江南北,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诗是这样写的: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用在当时的习近平身上,是多么贴切。
二、“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纯朴的语言浓缩着习近平对梁家河人民的真情。
“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这句话是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说的。1975年他回北京上大学时,对乡亲们说的这番话,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位共产主义者的胸怀。在梁家河这个平凡的世界里,铸就了习近平一生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理想,也是他对梁家河人民的深情厚意,是习近平从政的初心。
来到梁家河时,起初很不习惯,跳蚤、做饭、烧炕、挑水等等考验着他们,在梁家河习近平干活最耐苦、最顶力,没人干的脏活累活,他都干。是傻么?不!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边学习一边体验民生的疾苦,他要为民分忧,号召群众筑淤地坝,造高产田,为解决燃料紧缺,修沼气池生火点灯,办夜校,开缝纫社、商社、铁业社等,他体恤民情,凡事为民所系,凡利为民所谋,处处为群众着想。
黄土高原,无边无垠,华夏文明从这里出发,延绵发展持续至今。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知道,这里生态脆弱,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梁家河、赵家河、文安驿、延川,这里的沟沟坎坎凝聚着青年习近平的深深足迹,他记住了这里,贫穷、闭塞和落后,还有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最底层社会的观察与对自然刻骨铭心的体验,更进一步坚定了习近平那种在传统文化滋养下和革命家庭教育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习近平对人民的热爱,对人民的真情,对自然环境的思考,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他离开时,不仅把自己的50斤粮票给老乡,还留下两件大衣、两条被子等等,就连那心爱的针线包也给了房东。他感恩这里的人民和山水,他也有了一个理想,就是要让他们的生活、这里的山水变好,生态变美。后来他到福建工作时,还接来患重病的老房东吕侯生前去治病,为他出医药费。1993年、2015年他返梁家河看望乡亲,村民回忆,总书记给每家都准备了礼物。他对梁家河人民念念不忘,已升华到对全国人民的幸福念念不忘。
三、两箱沉甸甸的书,是习近平最专情的地方。
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习近平来说可谓是标配。和他一起去的知青、村民,他们都对习近平热爱读书的事记忆犹新。两箱沉甸甸的书,从北京—铜川—延川—梁家河,最重的是它,最重要的也是它。他读的书有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文艺、科技等,古今中外的书,有空就读,种地休息时读,宿舍煤油灯下读,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来读,7年岁月,与书作伴,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从那时开始,就寻找着中国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切入点。
书的意义对一个人来说,我认为有三种:它是一个人的世外桃源、一个人的精神食粮、一个人成长进步的阶梯。习近平酷爱读书,我想这三者皆有。他可以用读书忘记忧愁,忘记烦恼,可以徜徉在清静的精神家园里;作为一个人的精神食粮,他在书中得到各种知识的濡养,可以知天下,可以对现实与自然、社会、文史哲等深度思考,实践也证明,知识给了他才华才干,比如梁家河、赵家河的村民都喜欢习近平给他们开会,他开会讲话朴实,接地气,入情入理,又有定力,给人以鼓舞;书作为一个人成长进步的阶梯,也可以看出,正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研读,坚定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主义理想,他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先后10次写入党申请书,没有对理想信仰的执着追求,是做不到的。1974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共和国的总书记从这里发轫,是国之幸,人民之幸。
腹有诗书气自华。谁不喜欢我们这位满腹经纶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党的领袖?谁不喜欢敢于直面问题与困难作斗争的时代舵手?谁不喜欢敢于顶住压力,舍我其谁的军队统帅?告诉大家,我喜欢。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