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端午节的搐搐

■宋福恒

在北国塞外山西内蒙接壤处,人们把香囊叫作搐搐。这一地区,每年端午节是农事最忙的时候。麦子、碗豆等夏季作物需锄草、谷子要间苗。可在我的记忆里,村里人过端午节很讲究,隆重的程度不亚于过春节。

刚入农历五月,人们就着手准备。男人们徒步四十余里从丰镇买回红枣、江米、粽叶,各色手工纸、五色线;起几个大早,到村外田埂梁坡采回地椒椒、艾草。女人们在昏暗的油灯下包粽子、编符、搓花线、剪公鸡、缝搐搐。端午节一早,家家户户院门屋门贴上红彤彤的蹬轮叼剪的剪纸大公鸡;门楣窗框贴上用五颜六色手工纸编制的精美符组,下面缀着叶儿厚实的艾草及色彩艳丽的五色丝线。太阳没出山人们就起来,用泡了艾草五谷的水洗头洗脸擦身子。然后在手腕腿腕拴上五色线,对襟袄当胸纽扣处挂好搐搐。孩子上衣背上用针线缝上精心编制的符组,艾草五色线挂在符的下面。一切安排妥当,一大盆泡在刚从井里打上的凉水里散发着清香的粽子端到当炕。全家人围盆而坐,解开马莲绳,剥掉绿叶皮,白江米红色枣儿黏在一起的粽肉裸露出来。一口咬下,细细咀嚼,米香枣甜沁人心脾。

吃罢粽子,我们一群孩子聚到村当中的老榆树下,互相评说着背上的符组,拿起纽扣上挂着的搐搐比高下。缝搐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要的是选好料。大西梁前坡的地椒椒最香,可就那么十多丛、糜麻五谷一定要颗粒饱满、花布头鲜亮不掉色、作穗穗儿的一定要真丝线。手工更重要,巧媳妇与笨婆娘一比搐搐可见分晓。搐搐大的如拳头,挂在室内显眼处当装饰品;小的如豆粒,带在身上保平安。那时,杨平贵的二姐手最巧。她缝的搐搐小巧玲珑,香味奇异。杨平贵挂在胸前蹦跳,秀气的搐搐如一群五颜六色的蝴蝶振翅飞舞。我和杨平贵是叩头弟兄,每到端午,二姐总会给缝几个。她端坐炕上,用小剪子剪好花布头,捏在手中细针密线缝作三角,从小口儿装入香料。封紧口,插入梳理好的五色丝线,翻手拽出线头,用力搐紧。然后急速进针,缝合严实。豆粒般的搐搐折绉清晰、棱角分明。香气四溢、穿心入肺。我和杨平贵趾高气昂,站在伙伴中间,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那时,村里的小伙子大姑娘虽然共同劳动,一起上夜校,可没有一个谈恋爱的。他们虽互有爱意,也从不直接表达,端午的搐搐成了他们传情达意的信物。姑娘们起早贪黑精心选料缝制,每到端午节傍晚,她们拿了精品在老榆树下比赛。年轻后生远远围了一圈,举目观望,耐心等待。姑娘们细心端相,仔细比较,评出佳品,欣赏一番。她们脸若桃花、切切低语,不时把目光投向外边围着的小伙子。夜渐深,姑娘们兴尽回家,走到自己心仪的小伙子跟前,偷偷把搐搐放到他的手中。小伙子接到信物像吃了定心丸,托亲朋找媒人到姑娘家提亲。

五十多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我由农村搬到城市。虽然端午节成了国家法定假日,可只不过上街买些现成的粽子,门上贴张印好的公鸡纸。年年端午,今又端午。触景生情,儿时过端午节的经历如过电影般在脑海里出现。啊,那黄土梁下榆树掩映小村子的端午节、那挂在胸前像飞舞着的五色蝴蝶般的小巧秀气的搐搐……

 



相关热词搜索:端午节的搐搐


上一篇:青青蒲剑悬端午
下一篇:端午祭屈子(外一首)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