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图片里的回忆

打开微信,一张图片跳入眼帘,那是一张一群光屁股男孩跳入池塘玩水的图片。男孩跳入水中的一刹那,把我带回了童年。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像放养鸡鸭似地放养着我们这群淘气的孩子。家里没有电视,更没有空调,每每暑假来临,广阔的山野、田间便是我们的世界。山野里到处是野果、蘑菇、小鸟、飞蛾,田间到处有稻谷、池塘、瓜果、鱼虾。

童年的我们,生活条件自然很差,父亲一人工作,养活孩子一帮。月头一发工资,首先是合计着一个月一家的米油盐钱,其实“柴”还不用考虑太多,山上到处有松针松球、树枝松桩,周日带上柴刀镢头,一周的柴火就不用犯愁。

那个时代也是“票据时代”,布票、粮票、肉票、豆腐票,林林总总。家里菜中见猪肉的机会自是不多,但更多的是当今人羡慕之极的美味佳肴:家家户户鸡鸭成群,这自家放养鸡鸭的美味对现代人来说,那是只可想象不可品尝的!但更多的是田间沟渠池塘的黄鳝、泥鳅、鲶鱼、塘鲺,更是那时家里改善生活的主要食材。

山村的孩子没有不会游泳的,没有不会抓鱼的,而我们更是有“名师指路”!隔壁刘叔是公安局的科长,也许那时的公安局不像现在公安局那么忙碌。夏天,这刘叔几乎每天早早起床,提着鱼篓出门,待我们起床时,他已提着半篓黄鳝泥鳅回家,吃完早餐,嘿!他还不耽误上班!

听刘叔说,他的童年时代,父母早逝,主要靠他抓鱼谋生,故练就了一身游泳、抓鱼的好功夫。走到田间,他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池塘鱼多鱼少,哪个沟渠里有泥鳅,水田里的哪个小洞里藏有黄鳝。假日,我们这群孩子喜欢跟着刘叔“出门”,跟着他学会了跳水、游泳,还学会了抓鱼。自然,我们这些孩子怎么也比不上“师傅”本领高强,回家前,他也常是将鱼分给每个孩子,当我们将“战利品”回家交给父母时,父母最常说的是:“不错,做好了你多吃点,快点长大!”

而今,我也曾到山野田间去寻找童年的景象,有稻田,却不见点缀的池塘;有沟渠,却不见游动的鱼虾。到山村也少见袅袅的炊烟。偶见有农家庭院里啄食的家鸡便兴奋不已,上前祈求高价买回一只,回家炖之闷之,在氤氲的香气里,总算又找到了些许童年的回忆!

作者:郭达欣



相关热词搜索:图片


上一篇:我从哪里来
下一篇:万绿河源醉风流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