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八仙桌——那浓浓的客家旧俗

         咸水塘,位于东源县蓝口镇长江头村境内,以塘内涌出泉水咸而得名,因一段国共谈判红色历史而著称,堪称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诞生之“摇篮”。据史载,1949年5月7日晚至8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参谋长严尚民、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员郑群与国民党保安第十三团少将团长曾天节等6人在咸水塘新屋仔秘密举行了和平起义谈判。

前日,记者在咸水塘新屋仔现场看到,当年谈判用的煤油灯、八仙桌以及游击队使用过的枪支、紧急情况下用的螺号也被保留了下来。在这诸多物件中,除了螺号外,保存最好的莫过于当时6人聚集在一起谈判用的八仙桌。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八仙桌是河源客家地区每家厅堂必不可少的摆设与实用的民俗家具,不过现在家具更新换代快了,八仙桌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少见了。

“八仙桌”名字的由来

八仙桌是高度和边长都是3市尺左右的木制方桌,下安4条园脚,桌有四边可坐2个大人,共坐8人,这便是“八仙桌”名称来由之一。

据传,古时吕洞宾等八仙曾经过河源地区往南海龙王赴宴,归途扮作凡人,顺着东江浏览霍山、越王山等名胜,途中欲饮酒吟诗、赏景歇憩,但无现成桌椅,于是他们各显神通,点化出石桌石椅。人们见这些桌椅坚固、大方实用,便用木头仿而造之,因首创者是八仙,故民间便有八仙桌椅之称谓。

记者注意到,咸水塘谈判旧址保存的这张八仙桌由优质硬木制造,手工凿合,不用一颗铁钉,十分紧固,可供几代人用而不坏,保存多年也没有损坏的迹象。

“一桌多用”好实用

在解放前夕,国共双方围桌而谈,敲定和平起义事宜。作为谈判桌,这张八仙桌堪称“功臣”。在河源客家地区,八仙桌十分实用,可谓“变化无穷”。河源民俗文化最重要的“道具”,它也可以是祭台、读书台……家事、乡事甚至国事,人们多在八仙桌上评说或商议,事业或生活中议定的事项也在此签定。

平时,一家人就把它当饭桌、读书桌等。逢年过节或红白大事时,尤其是祭祖、敬神、祀佛时,它都派上大用场。故无论何时,人们总是把它抹得很干净,从不堆放杂物。如遇到一些特别大的喜庆事或是年晚,人们总会把八仙桌搬到东江河边或井边,洗擦得一尘不染,甚至重新油漆彩绘。

八仙桌的清规戒律

客家有句俗话叫“横台直桌”,意思是“八仙桌木板拼排的方向与厅堂门平行,称为台;成垂直走向的叫桌。台可宴客,摆宴时,来宾中辈份最高的要坐在面朝正门口的首席——俗称“坐上横”,背朝正门口的两个席位是最小辈坐的,通常要协助端茶斟酒……八仙桌的摆放历来都有较严格的规定,一般摆在房屋主体的中轴线大厅上,迎面的隔堂大厅板或墙前,是摆放八仙桌的地方。八仙桌总是紧紧靠着厅板或厅墙,居中而放。一般大厅两边都设有出入口的厅房通道,人们来往大厅都不必绕过八仙桌,故桌前自成一空阔地,更增其庄重氛围。总之无论如何摆放,凡是有八仙桌的那面厅墙便是大厅的主体,一切家庭或家族中的大事皆在此商定。

除此“清规”外,八仙桌也有一些戒律,如不得在桌面上敲打、不准坐桌上,桌面上空不得悬挂妇女的衣物等。

摆放的贫富差异

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陈仰天考证说,一般来讲,放置八仙桌的大厅,有权势人家都布置得很高贵,桌上厅板、墙面往往挂有古字画、对联等。其画以大幅山水、动植物为主,对联亦依画意而撰,两边的椅也是低档的普通木椅,但都摆放有序,不见散乱。下层老百姓的大厅就不同了,大厅除八仙桌椅外,两边摆放的是四脚长木椅或长方形的木靠椅、竹靠椅,因为这些靠椅在天热时也可当作床。大厅较凉爽,很多下层百姓皆有在大厅午睡的习惯。

不过,在我市一些农村地区除极少数几家厅堂摆布较庄重外,大多数是八仙桌椅与其他凳子、生产工具共置一厅。在大厅的墙上往往挂着蓑衣、雨衣、镰刀、凉帽等,墙角放置锄头、铁锹、胶鞋等,显得杂乱无章,难见八仙桌的庄重。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乡村很多家庭已绝大部分以现代桌椅取代八仙桌椅,然而槎城老一辈的人,对它却深深眷恋。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彭家河散文集《瓦下听风》
下一篇:穿补丁衣服的旧岁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