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岭南首邑 文化古城

岭南首邑文化古城

——记河源市第十三届客家文化旅游节龙川古邑文化墟活动

■晨风

金秋时节,在一个不见落叶纷纷,也没有秋风萧瑟南方的一个古镇中,依然温暖如春。在一个独具特色的千年古邑中,这一天,正举办着一场与众不同的客家文化旅游盛宴,客家文化与儒家文化在这座古城镇中融会贯通,演绎出独特的魅力,她就是龙川佗城古镇文化墟。于我而言,这是历史积淀的一场洗礼,也是文化知识的一次提升,更是灵魂深处的一次更新蜕变。

黑格尔曾说:“心无旁骛,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很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这次文化盛宴,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努力的人,为打响“千年古邑·印象龙川”的旅游品牌,每一个人都在默默耕耘,都在用实际行动率领着大众。来自马来西亚、香港、澳门、江西、福建和省内兄弟市县等地的嘉宾,不远千里来相会,只为目睹这座赋有两千多年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城,感受这座客家古邑独有的特色。他们都是快乐的人,他们也是最智慧的人,他们终将收获到这座古邑不一样的文化洗礼,如沐春风。

自正衣冠、拜先圣、诵读《弟子规》,书童习礼在佗城学宫上演,一群身穿汉服的学子从我身旁走过,我仿佛穿越到那个孔子时代,看见孔子与他的七十二弟子一起读书习礼。面对先生正衣冠、状元帽,在先生面前诵读诗书,谈古今,谈未来。一幕幕画面进入我的脑海犹如身临其境,画面跃然在我眼前,仿佛我就是那个学子,我就是那个书生,聆听着孔老夫子的教导,看着庭院花开花落,看着天上云卷云舒,一切都是流动的,一切都似乎又是静止着的。一声钟响,让我回神寻源,原来是书生们拜完了中国古代儒学大师孔子与历代名家大师之后敲响了铜钟,再敲打起锣鼓,按照传统习俗,敲钟有“高中”之意,响鼓有“及第”之意。金榜题名,是学子奋斗的目标,也是学成而来的希冀。

而后来到龙川考棚,两边对联清晰可见,上联为:学而优则仕哪问寒门士族;下联为:出类拔萃者会聚白衣卿相。考生们按照古代学子秋天赴考的习俗,手拿文房四宝。他们的书童则提着他们的行李箱,一起进入考棚。有的考生神情严肃,端坐在与古代一模一样的考棚里,开始磨墨挥毫,用毛笔在竹柬书写他们的考试文章。而在另一间考棚,有10位考生端坐在桌子前,同样磨墨凝思,挥毫作文,期待自己能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严厉的主考官则在场内不停巡视,防止考生作弊。文考结束后,在武考厅,考生们比赛射箭,看谁夺魁首。每次5人进行射箭,箭箭击中目标,想要百步穿杨,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汗水啊。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古代秋闱场景在我眼前真实上演,千年而来的科举考试文化在我眼前如此鲜活起来,我相信唯一不变的就是考生们那些坚定的眼神,不管经历多少历史沧桑,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在龙川客家文化的滋养下,龙川学子金榜题名,高中及第的心理都是一样的,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开出更加明艳的花儿,为这学海苦作舟,两耳不闻窗外事,十年寒窗终不悔。

在一棵大榕树下,在一桌小石桌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群书童围坐身旁,还有一些喜欢听故事的人们,听着百岁老人诉说着佗城千年的故事,讲述着佗城百家姓的渊源,似乎也在诉说她自己的故事,声情并茂,真挚淳朴,这些有趣的故事就如大榕树下的河水,缓缓而来,也缓缓流向远方,不知疲惫,不会干涸,源远流长传扬着它的使命。这棵大榕树,饱经风霜,承载几百年几千年的故事,历史的车轮在它身上流过,文化的浸染在它的年轮中沉淀。

走在学宫门前广场,有几十家企业展示龙川旅游产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栩栩如生,这些产品无不见证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的一角。

这是一场难以忘怀的盛会,两千多人见证着她的一次奇迹再现;这是一场心灵荡涤的盛宴,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泪水;这更是一次耳濡目染的文化洗礼,给予佗城古镇更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予人们如在春风中行走的视觉感受和内心震撼。

 



相关热词搜索:岭南首邑 文化古城


上一篇:孽缘
下一篇:参加河源市第十三届客家 文化旅游节龙川古邑文化 墟龙川开幕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