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种兰科植物 深藏此“闺中”
林密溪清画中游空谷幽兰自芬芳
五月,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溪水淙淙,在溪谷边的密林底下,无叶、花苞片呈披针形的广东舌唇兰正悄然绽放。而在其附近的山坡路边,有叶、花苞片卵状长圆形至卵形的紫金舌唇兰也已盛开。这两个极度濒危的兰科新种在今年紫金县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下子为众人所知,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一时名声大噪。
兰科植物需要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兰科植物1300余种,广东300多种,其中有61种在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都能看到。作为优良森林生态环境的指示植物类群之一,兰科植物为什么能在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里生存得那么好、品种那么多呢?
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航拍图。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叶钦良。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森林郁闭度0.85以上溪水长流 兰科植物数量达61种
登上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最高峰燕子岩的峰顶,放眼望去,林木葱茏、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森林群落在这里自然地进行着顺向演替,构成了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丰富多彩。行走白溪河畔,看沟谷狭长,溪水长流、水质清澈,瀑布深潭目不暇接;走进茂密丛林间,只见大树参天、万绿叠翠、四季常青,令人心旷神怡。
兰科新种的发现者之一、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叶钦良告诉记者,保护区位于东江中游、紫金县的东北部,总面积5755.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水资源。据2017年生物多样性项目调查,保护区拥有维管束植物189科626属1073种,其中兰科植物61种,除此次发现的两个濒危的新种外,还有紫纹兜兰、寒兰、建兰等珍稀兰花品种。
“兰科植物对生长环境极为苛刻,土壤要湿润,周边植物要茂密,没有人为破坏。”保护区内的科技人员、兰科新种的另一位发现者钟智明说,兰科植物特别娇气,像紫金舌唇兰、广东舌唇兰这类濒危植物可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优劣的标尺。特别是广东舌唇兰,作为腐生植物,其生活环境必须是在干净的溪水边,茂密的阔叶林下,两者缺一不可。假如森林不茂密,空气湿度不大,广东舌唇兰就无法生存。据悉,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郁闭度在0.85以上(森林郁闭度,指的是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完全覆盖地面的为1),山间溪水长流,干净清澈,为兰科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教授李意德表示,这两个兰科新种的发现,说明白溪省级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得很好,保持了洁净的森林大气、水和土壤环境,也反映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保护措施得力、保护成效显著。
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郁闭度在0.85 以上。(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发现兰科新品种。(保护区管理处供图)
顶住压力不惧威胁 保护片区的每一株林木
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力保护,离不开保护区内管护人员的努力。站在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沙盘前,钟智明指着散滩水库片区告诉记者,2010年他刚来到保护区的时候,那一片区十分光秃,树木稀少,还有火烧过的痕迹。而如今那里,经过培育和养护,树木葱葱,森林茂密,已完全不见过去荒芜的景象。
同样亲身体验着散滩片区改变的还有负责该片区的护林员黄巧宏,森林巡护是他每天的工作内容,用6年的时间,他亲自参与了散滩片区从树木光秃到茂密的过程。森林防火、防偷猎野生动物、防盗挖珍贵树种……凡是跟这座山林有关的事情,都是黄巧宏的工作内容。在2013年的一天,黄巧宏和其他护林员一起巡逻至一处隐蔽的林里发现,几个人正在挖一株胸径20多公分的大树。他立刻跑上去制止,并大喊:“住手,这是保护区内的树种,禁止砍伐和盗挖。”当时盗挖的人四散逃跑,但事后放出风声,嚷嚷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不近人情”,并威胁要打击报复。然而,为了守护青山绿水、珍贵的生态环境,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上下一致坚信“邪不压正”,顶住压力持续高压打击。黄巧宏等护林员还特别加强了对该片区的蹲点巡逻,确保无人再犯。
也正是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上下的一致努力,5年来,该保护区再没有乱砍滥伐、偷猎、森林火灾等林业案件的发生。在省林业厅的统一部署下,白溪保护区建成了覆盖全区域的远程林火监控视频,极大地提高了保护区的森林火灾预防能力。
如今,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植被繁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生态群落结构明显,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生态等级高,物种资源丰富,各种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珍稀古树名木令人叹为观止。阳光透过树荫的空隙形成无数光柱射向林间,仿佛置身于绿野仙踪的故事里。
叶钦良表示,下一步保护区将加强生态保护、监测、调查,特别是对兰科植物,将开展繁殖机制的研究,扩大种群,让濒危的植物尽量脱离濒危的状态,尽最大努力守望这片“世外桃源”。
本报记者 刘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