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珍惜和守护我们的青山绿水

近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聚焦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近期将被关闭封场的新闻。据悉,这个填埋场位于灞桥江村沟,是西安主城区仅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建于1994年,是目前国内日处理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这个原本能使用50年的填埋场提前20年迎来了饱和,近期将关闭封场。

事实上,面对垃圾处理问题的,何止是西安而已,我国现有的垃圾填埋场中,其实已有不少面临饱和状态。今年7月,就有媒体曝出成都也同样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位于成都市郊龙泉山腹地的长安生活垃圾填埋场,同样是成都主城区唯一的一个垃圾填埋场,原本预计能使用25到30年,但到2009年,仅仅过了16年,这个垃圾填埋场就填满封场了,而长安垃圾填埋场二期也即将要填满,比原计划提前将近10年。

据估算,我国每人每天生产生活垃圾在一公斤左右,如果全部采用填埋的办法处理,一年大概要占用50多个西湖的库容,不仅大量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会造成巨大的持续性的污染。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还是要依靠垃圾分类。通过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再循环,才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更好处理现代生活带来的垃圾。

我市作为粤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绿色既是我市的底色,也是我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好生态环境,事关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更事关每一位河源人获得感和幸福感等切身利益的提升。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也有不少小区配备上了分类细化的垃圾桶,试水倡导居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但据记者观察,试水垃圾分类的小区往往都是收效甚微,大部分居民仍旧将生活垃圾乱扔一气。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市除了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做好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切实发挥起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杜绝形式主义,在垃圾分类处置上做足“细”功,建立完善好相应的垃圾分类处理监督、激励和处罚机制,并注重宣教手段的创新,不断引导公众有效认识到自身作为垃圾制造者、受害者、治理者的多重身份,凝聚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向心力,使公众主动承担起垃圾分类中的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彭茂洋






上一篇:文明养犬
下一篇:县长直播卖农产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