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回家的路

■陈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东源县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就。近日,笔者前往大坪村、礤头村采风,感受到了乡村的新面貌、新气象,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理想家园。

在大坪村,忙碌的建筑工人为古树公园换上“新妆”,每一处园林设计都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古树下捡拾椎子的孩子成了最美的风景,不时传来的欢声笑语再现了童真和童趣;漫步在田间小道,泥土的清新气息赶走了深秋的萧瑟。在礤头村,满山的茶树成了村里的主人,用淡淡的茶花香招待慕名而至的客人;茶山脚下新修的水渠,流淌着村里人的幸福,嬉戏的鸭子忘了回家的路;从村庄整体规划到彰显“一村一品”特色,从道路硬底化到污水处理,从住房水平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无不显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靓丽名片。

离开礤头村的时候,村道两旁的桂花树格外惹眼,枝头开满了金黄色的小花,花香沁人心脾。不远处,牛儿在长满青草的稻田里低头吃草,不时发出哞哞声。夕阳透过晚霞,山村、田野、溪流都披上了一层闪耀的金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眼前之景正应了古人的诗句。此刻,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穿越了时空。一声刺耳的喇叭声,催促我上车。透过车窗,望着远方,我多想让时光慢些,留住这山村黄昏美景图。可转而又想,这些美景真的留得住那些外出务工的村里人吗?何时才能让村里的留守儿童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呢?如何才能让村民真正有幸福感和获得感呢?

汽车缓缓而行,一块宣传栏映入眼帘:“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原来,总书记早就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的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为了改变村容村貌,而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乡村振兴不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更不是政绩工程,要让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要切合当地的实际发展产业,需因地制宜,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决不能照搬照套,盲目开展。又如对农村住房改造,应避免采用“穿衣戴帽”的方式,过度关注外观的统一而忽视了民居的多样性,尤其是应保护好那些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以及承载家族信仰的宗庙祠堂。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总书记的嘱托意味深长。当然,乡村也是如此。枝繁叶茂的古榕树、斑驳厚重的石拱桥、清甜甘冽的古井,还有独具特色的乡音乡语,以及庄严而神圣的祭祀活动等等,这些都是乡愁的载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断缩短了离乡远行的乡民们回家的路,脚下这片故土,才是他们灵魂深处永远的家。

 



相关热词搜索:回家的路


上一篇:田柏安·河源客家古围屋百图选登
下一篇:乡村古树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