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独秀东桃嶂
■吴楚生
我是山的儿子,我爱山。我的家乡,在高山叠嶂、风景秀丽的南岭九连山脉南麓腹地。这里绿树掩映,群山环绕,颇有欧阳修笔下之“环滁皆山”的逸然山水意境。
沟畔山峁里长大的我,对山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家乡那“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东桃嶂,在我看来,她不仅仅被赋予了山的灵性,还隐含着水的神韵,一直是我心神向往的故园乐土。
登上东桃嶂往东南眺望,翡翠般的汶水塘在寂静中与她遥相守望,使她更显盎然生机与钟灵毓秀;往西南眺,镶嵌在辽阔大地上镜子似的万绿湖(新丰江水库),荡漾着神秘的波光……
虽然东桃嶂海拔并不是很高,山里也没有住着神仙,但这是一座在平坦广阔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孤山”,一峰独秀、“山不连陵”、突兀陡峭。登临主峰,兼有“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又不失超凡脱俗、清逸秀丽的气质。
小时候,听小伙伴们夸张地争论某某或什么有多高时,常常会听到持不同意见的反方不以为然地反诘:“难不成比东桃嶂还高?”这时,众皆默然哂笑。可见,在孩童眼里,东桃嶂的高度似乎是无法逾越的。为此,我曾非常认真地问祖父(在我心目中,被乡人尊称为“百晓”的祖父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东桃嶂到底有多高?
“东桃太王顶,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行须卸鞍。”祖父一边笑眯眯地轻吟,一边抚摸着我的头反问我,“你说东桃嶂有多高?”
“太王顶”,就是东桃嶂的最高主峰。“离天三尺三”,就一度成了儿时的我心目中东桃嶂的确切高度。据说,太王顶住着神通广大的“天顶太王”。家乡盛大的传统文化活动“蓝大将军出巡”“显烈宫巡游”“玄天上帝庙会”,都要郑重其事、非常虔诚地奏请“天顶太王”显灵护佑。
登上“太王顶”,山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若隐若现的群山远峰、明灭可见的河流湖泊,倏地隐退成脚下翻涌多变缥缈虚幻的云雾;四周峰峦高低起伏,宛若见首不见尾的神龙,盘踞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紧紧围抱着跃然而出的绿色“龙珠”……
沉湎于这亦真亦幻似梦非梦的境界,我突然觉得这就是“离天三尺三”的高度,侧耳聆听着响自亘古的天籁,顷刻间有了“欲乘风归去”的感受……
此时,只有云雾之上真切可感的“太王顶”,才是真实的存在!我想,人类只有在回归大自然之后,才能慢慢进入超越现实的老庄无为世界,与那亘古长存、生生不息的日月星辰、江河大地遥相感应,才能融入到无为无穷之中去,进入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神圣境界。难怪乎李白当年“夜宿山寺”时“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了。
“山不是凝固的,它应该是岿然的活物,它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清新隽永的书。”在《山的儿子》(原载《和平报》,2002年)一文,我这样写道。文中的“岿然的活物”,就是以气吞虹蜺的东桃嶂为蓝本描摹的。她虽然没有“介于两湖之间”、得天独厚的四面临水的优势环境,但一条小河从南边的高嶂山脉流出,蜿蜒如游龙,在东桃嶂脚下向北逶迤前行,大有晚明文学家张岱笔下“孤山”的清雅与幽静。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