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特委”和“后东特委”的渊源探究
■陈跃华
二、中共“后东特委”成立及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后,顽固派仍在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制造摩擦,在国统区内加紧限共、防共乃至反共行动部署,以致在国统区的中共党组织随时有遭破坏的危险。1940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在南雄召开执委会议。会上,张文彬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要将党组织管辖的范围缩小,这既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加强武装斗争的开展,也防止在发生突然事变时受到过大的牵连。中共中央要求将广东省委划分为粤北省委和粤南省委。实际上,中共广东省委并没有如一些文章里说的那样,马上就进行了分设。为了更好落实中共广东省委执委会精神,把党组织工作重点放到敌后和前线,1940年8月从“东江特委”划出惠阳、东莞、宝安、海丰、陆丰、增城、龙门、博罗等地党组织,设立中共东江前方特别委员会,简称“前东特委”。
为保证南方党的工作能继续正常地进行,1940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原长江局)之下,设立南方工作委员会,由方方任书记,副书记为张文彬。南方工委成立后不久,撤销中共广东省委,设立中共粵北省委和中共粤南省委,均隶属中共南方工委。“中共粤北省委以李大林、饶卫华、黄康、尹林平、冯燊为委员,黄松坚、陈能兴为候补委员:李大林任书记,饶卫华任组织部长,黄康任宣传部长,饶彰风任统战部长,陈能兴任青年部长,朱瑞瑶任妇女部长。下辖西江特委、前北江特委、后北江特委、前‘东江特委’、‘东江特委’和赣南特委。”这也就是说,“前东特委”设立后的几个月,“东江特委”还保留它的建制,特委书记尹林平同时兼任“前东特委”书记,不是如有些同志所言,同时成立“前东特委”和“后东特委”。1940年12月,中共粤北省委鉴于“东江特委”书记尹林平已到“前东特委”任书记,其他领导成员也多数他调,机构很不健全的实际情况,决定撤销“东江特委”,并派中共西江特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梁威林到龙川组建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简称“后东特委”。
1941年2月,梁威林到达老隆,组建中共“后东特委”。在老隆镇水贝村黄氏大宗祠对面的合面屋里,“后东特委”宣告成立,同时撤销龙川中心县委,党员人数共有1100多人。组建了中共“后东特委”领导班子,“梁威林任书记,张直心任组织部长,饶璜湘任宣传部长,李汉兴任青年部长,陈婉璁任妇委书记。下辖龙川县委,书记黄韬;紫金县委,书记麦任;五华县委,书记余进文;和平县委,书记曾源;新丰县委,代理书记赵准生;连平县工委,书记张民宪。后来,‘后东特委’的党组织还发展到惠阳、兴宁、揭西等县边境地区。”“东江特委”一直到“后东特委”成立后,才算正式完成其政治使命。
三、中共“后东特委”成立初的主要活动
“后东特委”建立后,马上着手开展了几项重要工作:
第一,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政治素质。中共“后东特委”成立时,正值“皖南事变”发生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达到顶峰时期。特委除及时向各级党组织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的指示外,同时认真贯彻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工作方针。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训练班进行反复认真的学习,特委先后在五华大田、河源黄村文秀塘、龙川黎嘴、登云、南拔寮等地举办学习班,县委、区委以上的干部和青年运动干部都参加过学习。特委主要领导人梁威林、饶璜湘等分别授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工作方针、组织纪律、保密工作和革命气节教育,先后培训干部100多人。各县委、区委也根据实际,分别举办了党员培训班、妇女训练班和青年干部训练班,为后东党组织培训了一批干部,使后东党组织在复杂的斗争中,提高了警惕性,适应了形势,巩固了组织。
第二,对所属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和对党员开展了审查。自193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建立以来,东江地区党员发展最为迅速,因而成为整顿的重点。为巩固党的组织,“后东特委”成立初期,就对所属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和审查。河源县一个中心支部,在发展党员时,以突击和集体签名的形式吸收党员,不到一个月,党员就由原来的不到100人,发展到了300多人。通过整顿工作,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劝退了不符合标准的党员100多人,从而提高了党员素质,巩固了党组织。通过整顿,后东地区党员由1100多人减少到800多人。
第三,对县委区委机关进行了重新划分。由于“皖南事变”之后,在全国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形势,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许多反共事件,广东党组织的活动困难重重,随时都有遭受破坏的危险。“后东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缩小各级领导机关至短小精干的程度”的指示,建立了中共紫(金)五(华)边工委。8月间,将河源县委划分成立河源县委和河西县委;将和平县委划分成立和平县委及和东县委;将紫金县中坝划归河源县委,惠阳的岚派、河源的泥金划归紫金县委。其后,又将五华县委划分为上山区委和华城区委,五华第一中学,皇华中学和五华旅梅学生支部由特委直接领导。
第四,改变组织体制,全面实行特派员制。根据中共南方工委和中共粤北省委的指示,为适应长期斗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需要,各级党组织从集体领导的委员制,改为个人负责的特派员制。据此,中共“后东特委”决定改变组织体制,严格秘密工作制度。并规定,党组织实行特派员制后,严格执行保密工作制度,党组织之间和个人之间不发生任何横的关系,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进行和开展党组织的工作。中共“后东特委”以梁威林为特派员,饶璜湘为副特派员,下辖各县同时实行特派员制。蔡子培为龙川县特派员,郑群为紫金县特派员,钟俊贤为和平县特派员,黄中强为和东县特派员,余进文为连平县特派员,黄韬为河源县特派员,章平为河西县特派员,卓扬为五华县特派员,张国强为新丰县特派员。
四、中共“后东特委”的正式撤销
“后东特委”直到1946年2月正式恢复委员制,以梁威林为书记,钟俊贤为组织部长,黄中强为宣传部长,卓扬为青年部长,郑群为武装部长。下辖紫金、五华、龙川、河源等地党组织。原属中共“后东特委”领导的新丰县党组织为配合东江纵队北江支队活动,由粤北党政军委员会直接领导;和平、连平两县党组织由中共九连山区工委领导。不久,东江各地党组织又改为特派员制。
1947年初,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撤销各地党组织的特派员制,建立新的领导机构。在东江地区,建立九连、江北、江南三个地方工作委员会,以统一领导东江几个地区的党组织和武装部队。1947年3月,中共九连地方工作委员会成立,简称中共九连工委,由严尚民、魏南金、钟俊贤、吴毅(曾志云)组成,以严尚民为书记。辖连平、和平、龙川、河源、五华各县党组织,至此,“后东特委”正式撤销。
广东全境解放后,1949年12月,中共九连、江北、江南工委撤销,中共“东江地委”成立,开启执政模式,领导东江地区人民群众进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下)
上一篇:世界若有十分美 ——《番外篇》创作谈
下一篇:九张机·忆母亲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