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独石去
独石是我家乡的一处小地方,我向往这个地方,又或许我所向往的更多的是怀念吧!
独石的山不高而稔子多,溪不深而鱼多,路不陡而绿草多,是我们童年放牛捞鱼摘野果的好去处。
独石在外人的眼中只是一处不起眼的群山沟壑,它在我的心里就是世外桃源。它没有被世面过,只是父老乡亲一天天开荒造田,成了粮食与杂粮的基地。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年代,独石办林场,成了家乡的“南泥湾”。等的“门前冷落鞍马稀”时,我的祖父在那里看守过林场。儿时常听我的祖父说:“独石风景好,独石清静。”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去独石的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人来人往,牛来牛往,乡亲们扛着锄头,挑着谷子在这里走着,说着,小孩在那里尽情地捞鱼虾,老牛低着头在悠闲地吃草,路边的无名小花每年都是那么的灿烂。夜晚他们都回家了,独石幽静得让人寂寞,而我的祖父就喜欢这样的寂寞。
一个个平常的日子,我扛着锄头,与母亲一起踏上曲折的山路,途经黄沙坑、石头窝,翻过一个山坳,穿过枫树林来到了独石。我站在低矮的山岗上,望着纵横交错的小路,便想到家乡人的艰辛与勤劳,才有今天绿油油的独石,在潺潺流水与清脆的鸟叫中,我听见他们在诉说:
“哎!今年禾苗发瘟了,收成不好。”
“我今年比去年多收了一担谷子。”
“今年在独石收了几十担的番薯,孩子饿不着了。”
与母亲一起劳作,站在母亲开垦出来,并且长年在此辛劳的土地上,比起“少年游”,心中更添几番凝重。环顾四周,这里群山连绵,山路弯弯,小溪蛇行,大大小小的石头随处可见,而这里的沟沟壑壑何故叫“独石”呢?
放眼望去,在远远的田埂处,有粒乌黑的石头,似四五头水牛并卧在那里,不惧寒冬烈日,不怕风雨交加,守望着田野,年年岁岁。它是否就是那块“独石”,能告诉我的祖父早就离开人世了,再也没有人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在我记忆深处,我一勤劳的伯父,常常一大早牵着牛,扛着耙,迎着凉爽的山风,满怀希望地去耕耘属于他的土地。不管苦过多少苦,累过多少累,不管红红的土地接纳了他多少的汗水,他依旧一路高歌,知足常乐,独石因为他们而热闹,因为他们而生机盎然。
独石有它的历史印记,也有我个人的人生印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独石只是我的祖父曾住,我的祖辈都在这里挥汗如雨过,普通的山涧与田野蕴藏他们辛苦与欢乐。
走进独石,独石如一与世无争的老人,可以让我的心慢下来,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当我烦躁不安时,独自来到这里,我的心就会安静下来,这是我与独石交流的结果。
山水没有好与坏,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我喜欢独石,有空总想到独石去。独石是我梦中的江南,“人语驿边桥。”
作者:朱才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