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用爱心照亮留守儿童成长之路——记河源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曾利芬

在山村贫困孩子眼中,她是温柔善良的爱心姐姐;在当地群众眼中,她是一个热心的好青年;在河源市友益爱心促进会志愿者眼中,她是团队的领头羊……她就是曾利芬,紫金人,河源市友益爱心促进会理事、志愿者队长。从2016年开始,为了收集和掌握困境留守儿童的实际关爱需要,她凭着惊人的坚持和毅力,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走访了69个乡镇930个村,走进3448户村民家,访问5000多名困境留守儿童,骑行累计120000多公里。她说,“我不知道现在能守护多少个孩子,但能守护一个是一个。”曾利芬先后被评为河源好人、河源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并在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


曾利芬给孩子们送上礼物。

两个馒头引发援助儿童念头

近日,曾利芬带着爱心人士来到东源县骆湖镇下欧村一处毛坯房前,一个身穿粉红色裙子的小女孩跑出来抱住曾利芬,开心地喊道:“姐姐,叔叔,你们来了。”

抱着小紫瑶(女孩名字),曾利芬仔细询问其近况后,她和记者分享了她第一次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形。她说,由于父亲在深圳经商的缘故,她成长于深圳,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在深圳一家待遇不错的企业工作。为了锻炼自己,她背起背包一边“穷游”,一边帮助别人。有一次,她跟同伴在贵州一个偏远山区游走,当地一个小男孩把两个馒头给他们当午餐,她很震惊:“这可是他们的午餐啊,他们的淳朴深深感动了我,总想帮他们做点什么。”

就这样,两个馒头,一个念头,让曾利芬回到河源。2016年7月,河源市友益爱心促进会启动了大型公益活动——“益路有你·爱心前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情况调研项目。协会负责人邀请曾利芬负责运营该项目,她爽快地答应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中,走上了一条“特殊”公益之路。

小小心愿卡为留守儿童筑起“大世界”

在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下,曾利芬思考着做一个农村的留守儿童调查,多次的下乡入户调查,让她发现农村的留守儿童中,一些困境儿童的状况让人揪心。于是,她开始把更多的焦点放在了困境儿童身上。

“在我入户调查时,遇到过因为失去双亲受排挤而自卑的孩子,也遇到过长期被家暴而一脸恐惧的孩子……”看到这些情景,曾利芬在心痛之余,更想给这些儿童带去希望。起初,曾利芬跟这些孩子沟通时,会问他们有什么想实现的小愿望?但他们往往不是沉默就是一脸害羞,让曾利芬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她想到一个办法:不敢说出来,那就让他们写出来,然后自己再利用网络平台让爱心人士认领心愿。于是,便有了现在厚厚几摞的“心愿卡”。

“其实在心愿卡项目实施前,我就一直在网络记录自己行走的日记,有关于地方的风土民情,也因此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一大批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通过她的网文,认识了她,了解她所从事的公益项目,并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

收集5000多张困境留守儿童心愿卡

为记录留守儿童的心愿,对受访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生理及家庭情况作翔实的调查记录,曾利芬和她的同伴每天起早贪黑,骑着摩托车风雨无阻地进村入户。三年来,曾利芬先后走访了69个乡镇930个村,走进3448户村民家,访问5000多名困境留守儿童;骑行累计120000多公里,由于超负荷工作,她已经骑坏了3辆摩托车。

除了日常调研,无论忙到多晚,曾利芬和志愿者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把当天调研的留守儿童情况、儿童心愿及助学求助信息通过多处爱心网站发布,获得超百万的社会阅读量。

“我觉得阿芬一路走来其实很不容易,我很敬佩她,一个女孩,却勇敢坚毅,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爱心人士刘鉴中说道。通过持续发布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从而让河源市友益爱心促进会团队影响了近千家企业、5万多人次。截至目前,曾利芬收集了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张心愿卡,筹得的善款和物资折合人民币约100多万元,帮助近2000名困境中的孩子实现微心愿或得到爱心助学。

看着孩子们收到礼物的笑脸,曾利芬开心地说,我会继续前行,让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关注这一群困境孩子,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本报记者 吴文婷/文 杨志奇/图






上一篇:青年老师王志鸿将青春奉献给三尺讲台 敬业用行动诠释敬业与奉献
下一篇:礼让行人、不闯红灯、不乱扔垃圾…… 市民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