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河源多举措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美

从九连山脉绵延不绝的茂密森林,到万绿湖白鹭翩飞的粼粼碧水,从青瓦白墙的画里乡村,到清新宜人的园林城市……河源这一座屹立于广东东北部的客家古邑,历来有着优渥的生态环境,绿色也是河源最鲜明的底色、本分和本钱。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河源依托自身的优越自然资源条件,通过新丰江水电站、万绿湖向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输送出了源源不断的电能和水源,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河源也用最大的决心和毅力,时刻把守住广东东北部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保护地放在自身发展的首要位置,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污染防治、国土绿化等工作,在守住绿水青山的秀美风光的同时,也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生态环境成为了河源最大的发展潜力,绿水青山一步一步朝着金山银山转化。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广东省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市等一大批金字招牌也成为而今河源最为响亮的代名词。

绿水青山是河源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最重要的民生福祉。陈仕平 摄

勇担责任死守底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区,河源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香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东江中下游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更关系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身负维护广东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河源按照省委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总目标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战略定位,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的要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环保工作。

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河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责任分解方案》《河源市推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工作方案》《河源市产业环保准入条件和项目环保准入实施细则》等一大批文件,不断深化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科学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严格招商准入和审批,坚定不移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通过严格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以“一票否决”的追责问责机制,倒逼责任落实,不断强化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仅2018年,为了保护河源生态环境,原市环保局(现市生态环境局)就关闭取缔散乱污企业达317家。

河源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实绩的导向,不折不扣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也赢得了河源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先后成为全国5个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之一和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新丰江水库、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分别保持Ⅰ类、Ⅱ类标准,地表水9个国考省考断面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2019年1-6月,我市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持续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1-6月,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在全省排名第一,6项污染物指标浓度全部达标,无重度及以上污染状况,也成为了2019年(截至目前)全省唯一没有出现污染天气的地级市。

人居环境日渐优美,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300米见绿地、500米见公园……如今的河源街道整洁,公园遍布,人居环境舒适宜人,但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河源却是几乎没有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随着河源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处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随意排放到达标排放、从量变到质变的变迁。截至2019年5月20日,全市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37座,合计处理能力36.735万吨/日,动工建设镇级污水处理设施27座,建成城镇污水管网约798千米;河源有25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动工建设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221座。河源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推进全流域水环境保护,不仅全力呵护了东江这一“政治水、经济水、生命水”,同时也为市民换来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

为了筑牢绿色根基,点亮绿色底色,近年来,河源还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了全市110家重点行业企业基础资料收集和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对859个农产品和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初步建立了疑似污染地块名录,并督促重点监管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结果。同时,切实加强对征、占用林地的审批管理,整治林业乱砍滥伐乱象,通过深入开展“天网行动”“治绿打击行动”“利剑行动”,打击“三偷”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充分整合林政、森林公安等林业执法力量,及时查处了一批盗砍滥伐林木、乱征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纵火烧山等涉林违法案件,并成功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今年,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以上市林业局。

有数据显示,2013至2017年,河源消灭宜林荒山112.2万亩,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451.7千米,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465个,新增各类森林公园96个、湿地公园10个。河源人居环境的日渐优美,不仅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进一步使得生态河源本底更加厚实,筑牢了广东东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文明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动能日益激发

河湖长制作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过程中,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河源自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各级河长请自隗始,仅2018年,各级河长就累计巡河44万多人次。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逐渐成为了河源居民对身边河湖的基本印象,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发投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河小青”护河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公益队伍也应运而生,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广东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当下,河源全体人民共同守护的绿水青山也逐渐释放出了其对人才、企业的吸引力,河源的生态环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经济价值不断凸显。

“水的质量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根基,每一个水源地的选择,我们都会经过长达数年之久的考察与监测。”河源农夫山泉华南基地总经理潘孝炳曾在采访中告诉本报记者,正是得益于万绿湖的优质水源、丰富水量,公司产品在获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同时,公司也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同农夫山泉一样,阿里巴巴、中兴等一大批著名企业也纷纷看准了河源的生态环境优势,先后落户。今年5月,伴随着“5·20”系列经贸活动开展,河源引进的57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总投资1400多亿元,进一步展现出河源强劲的发展动能。

同时,河源的农产品也依托生态环境的优势,以绿色、环保为特色的活猪、特色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珠三角和港澳市场,河源成为广深港澳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东源县也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灯塔盆地田园综合体则入选国家首批试点项目。如今,河源人完全有底气这样说: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河源照样可以实现大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源仍将继续努力以打好碧水保优战、蓝天保卫战和净土防御战三大攻坚战为重要抓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河源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

本报记者 彭茂洋






上一篇:九九重阳 情暖夕阳 登高望远 其乐融融
下一篇:我市启动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 抓好四个重点培训项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