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人文上塔 红色上塔

河源市龙川县上塔村,地处河源市龙川与梅州市兴宁两地接合部,位于龙川县东北部,隶属于田心镇,东靠柳洞村,西接祠堂角,南邻长坑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村,青山绿水,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截至2017年,上塔村有250户、1400多人,有耕地面积约46.67公顷、山林面积207.6公顷。虽然上塔村并不是很大,但其人文底蕴和红色文化历史还是值得深入挖掘的。

上塔村下新屋始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至今250 年。1925 年一1934 年大革命时期,地下党组织领导人曾多次在此屋围陇楼角间召开秘密会,龙川英烈史中的黄海洋就住在此屋,黄月兰住在此屋隔壁。

 

一、人文上塔:状元故里,人杰地灵

上塔村的得名据说是来自一座塔,而且是与仙人有关。

1.一座仙塔

龙川有座塔,又名仙塔,位于龙川县田心镇,是县文物保护单位,为平面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明万历三十三年重建。具有宋塔风格,轮廓古朴,比例协调,近似小雁塔。这座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的古塔是龙川县田心镇上塔村的标志性建筑,位于田心镇北部的韩江上游,村西面笔架山上。

下塔之所以被称为仙塔,是因为这座塔据说是一位仙人在一夜之间造成的。说到下塔,就得先说上塔,因为没有上塔就没有下塔的故事。传说,造仙塔的那位仙人首先造的是上塔,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仙人没有在一夜间造好上塔。于是,这位仙人随着河水顺流而下,将砖头运到了下塔所在地,用一个晚上的时间造好了下塔。可是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塔没有封顶。因此,才有了“下塔无顶有塔影,上塔无影有塔顶”这一说法。事实也是如此,上塔只有塔顶,没有塔身,下塔只有塔身,没有塔顶。上塔在赤汪的地方有个塔墩,墩上座有一个塔顶,塔墩周围是一大片农田。所以,除了下塔外,当地人将仙人造的上塔也称为仙塔。

因为传说是仙塔,所以当地很多人过节都会到这里来烧香拜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下塔只有第一层是空的,第二层起都是实的。当地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这座塔每掉下一块砖头,当地就会出一个人才。

2.一位状元

2016年8月,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上塔村,挖出一尊长2、2米、宽0.32米、厚0.16米,埋藏多年的旗杆石。该旗杆石两孔间距0.98米,底圆到顶头1、2米,旗杆石埋入土部分0.75米,地面以上是1、45米。据上塔村老村干部黄木荣介绍,旗杆石总共有4尊,还有3尊埋在上塔村结口沥圳口边。

明清时期,凡家人或族人考中了功名,必须在宗祠门口竖立大旗,青史留名,光宗耀祖。用来竖大旗的旗杆石则被认为古代进士、举人的“荣誉证书”。从文化角度来看,旗杆石早已超越了光宗耀祖,成为古代科举文化的丰碑,得功名者的多寡可以看出一个地方文化开化的程度,一个地方的旗杆石越多,越说明这个地方人才辈出,人杰地灵。

田心镇上塔村的旗杆石,是明朝第77位状元——万历丁未(1607年)军籍状元黄士俊回祖地用来立状元坊的。

黄士俊(1583-1665年)字亮恒,明万历进士。明万历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历官宫谕少詹,升礼部侍郎,晋礼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年)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年罢相。后相永明王,年过八十,不能决事,辞职归乡,1665年卒于家,谥文裕。

殿试时,黄士俊以条对称旨,卷字精楷,被明神宗擢为第一甲第一名,时年31岁。相传,明神宗出上联“扫叶烹茶,宝鼎烟中浮蟹眼”,黄士俊以“倚松酹酒,金杯影里动龙鳞”来对,闻此佳对,皇帝十分赞叹,即点黄士俊为状元。

中状元后,黄士俊荣归故里,有两位地方官想试试他的实力,设宴款待他,并“限韵吟诗”,吟不出来的罚酒。某官领头:“双门原不动,两面廛民众。谯鼓响蓬蓬,惊醒商家梦。”另一官接着用原韵吟道:“珠江原不动,四面兰桡众。渔鼓响声声,惊醒舟人梦。”轮到黄状元,他故意装出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直到对方得意洋洋地大叫罚酒时,他才不紧不慢地吟出了下面四句:“苍天原不动,周罗星宿众。雷鼓一响隆,惊醒嫦娥梦”。

黄士俊当年在龙川县田心镇留了流传甚广的诗句:诗曰:“一座宝塔在中央,二条河水透长江,三支文峰塞水口,四面山岗一样壮,五谷丰登皆是宝,六畜成群满山岗,七品郎官代代有,八块金匾挂祠堂,九顶官帽父与子,十事皆全是你乡”。

2016年11月5日,一份由权威机构八方博古北京古玩艺术品鉴定有限公司、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央视《鉴宝》栏目特邀专家评委蒋文光先生亲笔签字的鉴定结果新鲜“出炉”。专家鉴评的结果如下:“此尊旗杆石,其质地为青石,较坚硬细腻,属优质石。为纪念明朝77位状元黄士俊而立。黄氏为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上塔村人。此立石为纪念此状元,且保存完好,对研究明代科举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和收藏价值。”专家对文物鉴定结果的“出炉”,标志着官方对状元黄士俊是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上塔村人的肯定,为人文上塔提供了有效的证据。田心镇上塔村挖掘出旗杆石,为明朝状元黄士俊在上塔村出生夯实了历史。2016年11月14日下午,黄木荣自费请钩机师傅把被藏二米多深的3尊状元旗杆石完整无损的挖出,4尊状元旗杆石如数寻齐。

二、红色上塔:五兴龙革命根据地腹地,英雄辈出

1.上塔村革命斗争是与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紧密相连的

上塔不仅是状元的出生地,人文鼎盛,同时也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它处于山高林密、地形险要的龙川、兴宁两地接合部,便于隐蔽,群众基础也很好,是开展革命活动的好地方。

大革命时期,从1925年至1934年中,在五兴龙县委和赤铁龙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上塔村建立了农会协会、赤卫队组织、党组织和村苏维埃政府,坚持革命斗争从未停止,是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上塔村窝里、围角头、学堂下、老屋下常驻有游击队,所以奠定了良好的革命基础。1927年4月,龙母区委书记骆达才到该村进行革命活动,在围角头主持农会骨干黄海洋、黄茶泡古、黄水松、黄月兰等人的会议,成立了上塔村赤卫队,黄茶泡古为队长,黄水松为副队长,队员有黄亚新、黄国汉、黄亚强、黄立坤、黄海洋、黄月兰、黄运发、黄帝佑、黄运太、黄桂华、黄火姐等20多人,在龙母区委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

1928年10月,上塔村赤卫队队长黄茶泡古带领队员黄立坤、黄月兰、黄水松等人配合骆达才队伍,乘龙母圩街日,装扮“国民革命军”智袭龙母伪团防,缴获枪支20余件,大灭了敌人威风、增长了革命群众的斗志。

1929年4月,由田心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骆白三和郑强、钟庚招夫妇到上塔村指导工作,在上村围角头召集赤卫队、农民骨干会议,成立了上塔村苏维埃政府,选举黄月兰为主席,黄茶泡古为副主席,黄海洋、黄水松、黄立坤为委员。在苏维埃政府领导下,联合农户进行抗租、赶走豪绅收租,没收租谷20多担,交给游击队10担外留作接济游击队食宿之用;收缴豪户、伪乡丁枪支,支援苏区。

2.上塔农运是在五兴龙苏区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的,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和减租减息的斗争

早在1923年8月17日、23日,广东农运领袖彭湃先后两次来到龙川指导工作,使龙川农运在全县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

1925年10月,龙川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骆达才(龙母区委书记)深入上塔村,在水口尿桶店主持召开会议,有黄观云、黄海洋、黄火姐、黄观石、黄亚松、黄月兰、黄茶泡古等20多人参加,成立了上塔村农民协会,选举黄观云为会长,黄海洋为副会长,会员有黄火姐、黄亚松、黄月兰、黄茶泡古、黄立坤、黄水松、黄亚羞等20多人;在县农民协会领导下,该村农民协会组织农户抗租废债斗争,拒赶田心上寨村富豪黄连亢收租,并没收租谷20多担,由农会黄海洋上交五兴龙游击队10担外,其余留下作为村里接济游击队食宿所用。

3.上塔村革命对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和牺牲

(1)为红军主力部队提供了兵源方面的支持。东江苏区是人民武装斗争开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人民武装经受长期的锻炼与考验,战斗力颇强。他们经常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出色完成巩固苏区的任务,五兴龙苏区的人民武装与东江苏区其他人民武装一样,成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兵源补充的重要来源。

(2)为中央苏区腹地提供了大量后勤物资方面的援助。1932年冬,在五兴龙游击队带领下,在牛栏塘设关押反动豪绅人质的拘留点。上塔村赤卫队员黄水松、黄立坤、黄海洋等人配合游击队曹进兴、黄赤古到松林村捉拿反动豪绅邹超宣为人质,缴获枪马背一支、耕牛一头,令其缴白银800元;村赤卫队员黄亚新、黄国汉、黄立坤等人在东江游击队古汉中等人的带领下,到龙母小学(由在校学生黄振雄带路)抓到反动豪绅胡铭泉,当场烧毁契纸,缴获白银300元,捉到牛栏塘关押后送到大塘肚苏区。同期还到石坑双柯树、赤光瑶口、双通抓捕豪绅人质李公认之媳、袁海源、朱学本等人,缴获枪支和经费,由驳壳队长黄赤古送至大塘肚苏区,支援了苏区建设。

(3)牵制了“南天王”陈济棠兵力,减轻敌人“围剿”中央苏区腹地的军事压力。1933年冬,村赤卫队员黄立坤带路,黄水松担火水,黄亚新、黄国汉等参加曹进兴、黄赤古、陈红光游击队烧毁铁坊罗坳公路大桥和龙母何田大桥,有效地牵制了广东军阀陈济棠运兵北上配合“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

1933年冬至1934年4月18日,龙母伪警察局长巫春权和驻东坑村伪疤头连长率一连人连番三次进剿上塔村,赤卫队员黄亚新、黄月兰被抓捕,黄亚新在4月17日被捉时枪打伤三处,送到河源伪八师判了10年刑,坐牢出来后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黄月兰则押送到兴宁伪县府,结果被毒刑致死。其他赤卫队员因当时伪甲长通风报信才幸免于难。但后来黄干汪还是被伪疤头连长抓住并毒打成神经病,马仔乾房屋一座5间被烧,被抢耕牛4头、生猪17头,粮食、财物抢劫一空,损失惨重。

据不完全统计,龙川人民在战争时期先后经历战斗220多次,全县有近千名民众在战争中牺牲,其中,龙川大塘肚根据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就有14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这些烈士,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献身于中华民族解放的悲壮凯歌。

2011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根据民政部、财政部1979年6月24日有关文件规定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划分标准,认为“现有材料可以证明,龙川县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区在20世纪30年代曾属于中央苏区粤赣省管辖区域,据此,可以认定今龙川县当时属于中央苏区范围”。龙川县为“中央苏区县”,实至名归。

上塔村作为龙川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革命时期游击根据地,从以上史实来看是没有疑义的。

作者:张伟东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社保知识(35)
下一篇:潮涌风正劲 扬帆破浪行 东源县财政局创新思路助力全县全域全面融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