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的制瓷工艺 灿烂的陶瓷文化 择个假期一起去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赏绝世精品
本报讯 据新浪旅游消息,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地方,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精湛的制瓷工艺和灿烂的陶瓷文化惊艳世界,它的名字叫景德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曾是江西乃至中国的名片。据史书记载,这里在汉代就开始制造陶瓷,唐朝时,因处在昌江以南称昌南镇。唐时瓷器已经开始外销,昌南镇的白瓷因似白玉而轰动西方世界,西方人以家里有件中国瓷器为荣,那时瓷器也称为昌南瓷器,而“china”一词正来源于外国人口中的“昌南”发音。
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专业程度极强。
元青花瓷瓶
“天青色”堪称绝品。
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
在景德镇的中国陶瓷博物馆,你可以了解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看到许多历代的陶瓷珍品。
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造型优美,制作工艺精湛,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并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元青花瓷瓶是中国陶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馆员介绍,它价值2.3亿人民币,听来令人咋舌。
元青花瓷瓶之所以价格奇高,因为它不仅使用了进口青料,即苏麻离青,而且以其大气豪迈的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
馆内有一件菊花瓷器作品的工艺更是令人惊叹,从菊花纤细的花絮到花蕊,都是烧制的瓷,不仅做工精细,形象花色也非常逼真,如果你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朵绽放的真菊花,令人叹为观止。
馆内还有一款“天青色”堪称绝品。方文山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就是指的这种颜色。据说是宋徽宗做了一个梦,在梦境中看到大雨后天边一抹奇怪的青色,于是醒来后让工匠烧制,经过几番颜色调配,终于调成了这梦中的“天青色”,实现了愿望。
而随着宋的消亡,这一抹“天青色”,也成了时代的绝唱,如今存世不足百件。
在中国陶瓷博物馆里还摆放着历代的陶瓷珍品,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帝王的喜好。像馆内的侍女陶瓷,造型飘逸,跃跃欲动,那纤细的衣带像跟着舞姿随风飘扬。
侍女陶瓷人物造型优美,体态丰盈,皮肤白洁如玉,层次纹理分明,柔和的色彩,优美的舞姿,体现出了景德镇工匠们高超的制瓷技艺。
最古老的瓷器生产作业线
如果你被这些精美的瓷器艺术品震撼到了,一定要到景德镇的小器作里了解一下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瓷器生产作业线,清代的圆器作坊。
作坊是我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劳动生产场所,俗称坯房。发展到明代已分工很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的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这里的作坊以生产日用瓷为主,其中包括碗、盅、杯、碟等品种,工人经过拉坯、印坯、利坯、挖足、施釉、画坯等工序,制作出的瓷器胎质细腻,造型规整,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于世。
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专业程度极强,分工也极其细致,因此,这里的工人就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把自己的那道工序做到极致。利坯、挖足、画坯等都是整个流程上不可或缺的小程序,任何一道程序出错,最后的作品都将成为一件废品。而一件完美的成品,都离不开这一双双虽然粗糙,但是却又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手,也离不开制瓷人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坚守。
上釉的过程全靠几十年一提一按的手感,杯口边缘与釉汁面恰好齐平,少一寸釉上不够,多一寸釉汁就会流入杯内,这一提一按就是一辈子的功底,已经融入了制瓷人的神经元里。
上一篇:广东恢复跨省团队游 跨境旅游业务暂不恢复
下一篇:桂林:拥抱青山绿水,品味美景古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