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扶贫“搭桥人”和“引路人” 市扶贫工作局助力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彭志通 袁定央 “原打算过几天自己到紫金县工业园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了解到扶贫部门的用工信息后,就来到这里应聘,没想到一来就相中了。”2月28日,在市工人文化广场东润服装有限公司招聘点,今年21岁的张文涛告诉记者。他是紫金瓦溪镇下濑村人,前几年,由于家庭贫困,他中专毕业后先跟哥哥在深圳务工,后又到惠州做服务工作。
2月8日,他哥哥照例到深圳务工,他不想出远门了,想在本市找一份工作,趁着年轻,好好学一门技术。2月24日,热心的村干部专程到他家,把市扶贫工作局和一些企业的招用工信息告诉了他。他2月28日一大早就从瓦溪赶到市工人文化广场招聘点应聘。由于跟东润服装有限公司招工人员谈得满意,他第一个在面试信息表上登记。
记者从东润服装有限公司应聘人员信息表上看到,总人数已超过60人,除了一些应聘人员的必要信息外,表格上还特别注明是否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些应聘人员联系电话还特别注明由驻村工作队员转接。这其中,务工者年龄最大的54岁。负责招聘的东润服装有限公司人事行政总监周来明告诉记者,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不少贫困户就业受到影响,该公司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响应市政府最近出台的《河源市全力减少疫情影响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的指导意见》,助力全市脱贫攻坚,适当放宽了对应聘者,尤其是贫困户的就业年龄的限制,争取让更多有意愿的贫困户能够就业。
记者从该公司的面试信息表上看到,最后一位报名的叫杨学炼,今年52岁,来自龙川县麻布岗镇。他以前在深圳一家银行当保安队长,由于家庭原因,他前些年从深圳回来后,一直没有外出务工。这次,当地驻村工作队到他家告知招聘信息后,他就过来应聘,看着合适就报了名。他说,这次,他一个人先出来看看,赋闲在家的妻子也想出来务工,可以的话,夫妻俩都想到公司里工作。
在市扶贫工作局牵线搭桥下,当天上午,应聘成功的10多名贫困户集体坐车到河源高新区的东润服装有限公司实现了就业。市扶贫工作局副局长邓春华告诉记者,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市扶贫工作局还将督导驻村干部深入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多渠道宣传就业信息,帮助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让想就业的贫困户一户不落都有“饭碗”。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