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一个辅警的24小时

作者:雁城雪

1月27日,是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七天。早班会后,我刚回到办公室,正准备把会议纪要写一则新闻动态——这是我们内勤工作的一部分。所长找到了我:“带上照相机,和我去一趟萨米医疗中心。”警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放下手头的工作,戴上口罩,扛着照相机跟着所长下到一楼。副所长已经在一楼的警车里等候,我们开车往萨米医疗而去。萨米医疗位于我们辖区的石井社区,是疑似患者的观察点。

下了车,我们往五楼的警力驻守点而去,一个民警已经带领着6个辅警、协警在现场值守,所长跟医院的负责人了解观察者的情况和安防情况后,又来看望驻守警力,对工作进行再次强调、部署,让大家务必提高警惕性。

原以为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我们还准备去深惠交界的金田卡点。突然接到通知,说是区、分局和街道领导要来医院指导工作,作为辖区派出所的警力,我们自然不能离场。

我们下到医院的一楼,很快,一辆大巴来到医院门口,区长、分局局长、应急管理局局长、卫生局局长、街道办主任一行到了医院。大家都戴着口罩,神情严肃,都没有以往见面的握手、寒暄——疫情期间,不握手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我跑在最前面,负责摄影,一行抵达五楼,领导们现场查看发热门诊等重点区域,随后到五楼会议室落座,医院的负责人开始向区长汇报当前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区长现场作指示,协调全区各单位物资、人员。看得出来,大家都很严肃,很认真。会议室被严阵以待的氛围笼罩着。

我拍了一些照片,找个座位坐下来,开始做会议记录。各单位随行的也有一些文职人员,大家都在记录,除了讨论工作的发言声,就是我们下笔的“沙沙”声。座谈会开了两个小时,开完就到了下班时间。各单位的人员各自散去,分头开展工作。

我匆忙吃完饭,回到办公室,将照相机的照片导出,选了几张较好的照片,开始写新闻稿。写完领导调研指导工作的稿子,第一时间发给所长审核。趁着所长阅稿的间隙,我开始写早班会的稿子。第二个稿子刚写完,所长的改稿意见来了,我做了记录,又把第二篇稿子发给所长。我们熬了一个中午,总算把两篇稿子定稿了,我连忙在网页把两则新闻稿发了出来。

才把稿子发出去,同事们就上班了,我和所长、副所长又驱车赶往金田卡点。我们石井派出所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石井街道,辖区北接惠州市大亚湾管理区,交界处有一处金田治安卡点。这次的设卡与平时的治安工作又有所不同,平时主要是进行治安盘查,这次却是检查人员有无发烧,主要以交警、卫生、街道为主,派出所主要负责维持秩序。

到了卡点,多部门联合作业正在进行,交警在引导车辆,社区工作者在测量体温,护士在登记,我们派出所的警力在维持秩序。大家全副武装,忙而不乱。

所长和副所长布置了一番工作,我们马不停蹄又去萨米医疗,跟医院的安全主任见面,查漏补缺。回到派出所已经是下午四点,“疫情就是敌情,宣传也是战斗”,我又匆匆忙忙导出照片,写稿子,总算在六点下班前完成了工作。原以为晚上可以休息一下,一个同事在下班前找到了我:“我家孩子身体不舒服,我要带他去看医生,金田卡点今天晚上排了我的班,你帮我顶替一下,如何?”

同事的孩子才半岁。我想到我的女儿已经一岁半了,家里有老婆带,又想着女儿几个月大时一次感冒,我那种心急如焚的心情。虽然很辛苦,但也满口答应。

此时的深圳,就是白天都很冷,到了晚上,更是朔风袭人。我与同事、交警、卫生、街道等单位、部门的人到卡点工作。此时,哪个单位都缺人,平时三班倒的工作,现在临时调整为两班倒。夜晚,朔风一吹,奇冷无比,我们穿着厚厚的大衣,还是感到凉入骨髓。

冷了,烧一口热水喝;饿了,泡一桶方便面吃。熬啊熬,盼到了十二点,盼到了两点、四点、六点、八点。那种熬时间的感觉,实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晚上,从大亚湾进入深圳的车辆极少,但是我们有工作纪律,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哪怕没有车,我们就在空地上踱步取暖,也没有一个人选择偷懒。

上午九点多,接班的同事来了,我们交接完工作,我想,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从前一天的九点上班,到此时的九点,我整整工作了24个小时。

这24个小时里,白天的12小时,我用文字为同事加油、鼓劲;晚上的12小时,我为单位守护深圳的东北大门。虽然辛苦,但是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我知道,我也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上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上一篇:抗“疫”需要文学
下一篇:安静,是这个春节的特别密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