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金雀花
■叶德林
“盼了白昼盼黑夜,期待藤蔓发春芽。星移斗转惊蛰到,终于迎来绿满杈。披荆斩棘摘雀花,持续七年走山野。多饮鲜汤益健康,神清气爽度年华。”这是我写的一首拙诗,也是我家连续坚持7年采摘野菜金雀花的真实写照。
春节期间吃点野菜,这是我家近年自定的“规矩”。吃野菜有什么好处?网上有资料显示:野菜不仅鲜嫩可口,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也非常有利健康,有着防癌抗病的养生功效。
野菜,还是笔者少年时期的“救命粮食”。三年饥荒时期(1959年-1961年),笔者不仅吃过野菜,还跟阿公到深山老林里采摘过野菜。长期以来,对曾经帮助过父老乡亲渡过难关的野菜,如蒲公英、金雀花、蕉树头、山橡叶等,有着特殊的感情。
所谓吃野菜,今天是不可能与旧时同日而语的。往日吃野菜,是无奈之举,是为了救活生命、保住生命。今天吃野菜,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是为了维持生命、延长寿命。因而,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是2012年春节。春回大地,万木吐翠。家乡的雀嘴树,也吐芽绽叶了。年初二、年初三、年初五和年初八,我们曾先后4次外出采摘一种土名叫雀嘴的野菜。
雀嘴的学名是:金雀花。金雀花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高数尺,丛生,枝条细长垂软;托叶常为三叉,有柔刺;花生叶腋,4至5月开花,瓣端稍尖,旁分两瓣,势如飞雀,色金黄,故名“金雀花”。
家乡的雀嘴(金雀花),并不多见,据我家掌握的“情报”,只有3处,都是离家2公里外的河边、路旁的荆棘丛中,周围都有跟芦苇一般大小的芒草护着。该地环境幽静、无污染,是小鸟的乐园。
我们外出,并不仅仅是单纯为了采摘野菜。一方面,是散步、散散心。一方面,是游山赏景。我与两个女儿都有业余摄影爱好,碰到好景、好花是不会轻易放弃的,非收入镜头不可。同时,顺手牵羊,还捎带摘些金银花或其他草药什么的。到了目的地,我和老伴及两个女儿,便进入角色,跟摘春茶一样,采摘雀嘴。
采摘雀嘴,是采摘雀嘴树枝条上的嫩叶,这活儿,非得小心谨慎不可,否则,随时都有被刺痛、割伤的危险!而且,野生的雀嘴树多生长在河堤的高危地方,一不小心,一脚悬空,就有掉进水潭的危险!
采摘雀嘴,老伴与女儿心灵手巧,是行家里手,干得很利索。而我,笨手笨脚的。约莫半个钟头,便将该采摘的雀嘴尽数收入塑料袋中,掂量掂量,多时,一斤多,一般情况下,也有半斤几两,足够全家吃上两餐鲜美的野菜汤。
最有趣的是一天上午,我与老伴在环境幽静的河边采摘雀嘴时,几只硕大的、叫不上名字的小鸟躲在翠竹丛中,一个劲地“丢、丢、丢”地啼叫,似乎是在骂我们俩,要驱逐我们俩出境。我和老伴也跟它们对骂,并说:想赶我们走?偏不走!并甩给它们一块小石头。小鸟们不慌不忙、不依不挠,仍在啼叫不止。
雀嘴采集回家后,由老伴负责下厨,用清水洗干净后,或用鸡蛋煮成雀嘴鸡蛋汤,或用猪肉骨头熬成猪骨头雀嘴汤。味香色美、甘甜可口。
自2012年以来,我们夫妇俩每年都坚持在初春季节采摘金雀花,每年采摘10次以上。今年,忙于其他事务,过了清明才去采摘金雀花。到实地一看,过时了,金雀花的嫩叶早已变成大叶片了。好不容易寻找到两片嫩叶,舍不得丢弃,放到嘴里咀嚼着、回味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