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开荒的美好时光

作者:刘卓云

不曾想过,我可以开荒拓土;也不曾想过,我能引领他人前进;但我想当一个好老师,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2017年8月,一个电话打破了我平静的暑假生活,教育局领导安排我到新开办的崇文学校工作,做教研部门的负责人。当接到这个通知时,我既惊喜又诧异,我能做负责人吗?我能带领一个团队前进吗?我的二宝才八个月呀!我该怎么办?我犹豫万分。

“培养了你们这么多年,你应该去开荒拓土。”我的导师朱美仙主任鼓励我去挑战自己。我终下决心,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工作十年的东源县实验中学,来到崇文学校。这里,一片新的土地在等待开垦。

开学一个月后,县里要承办课题研讨会。一时间,我颇有压力。我把4个班的学生作文带回家里,在国庆节假期里闭门读书、改作、备课。最初拿出的两稿教学设计,上级不满意,我自己也不满意。想起美仙主任说过:“上课的时候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还要融合学教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于是我找到她,一起研讨。我统计出了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再细细梳理,终于发现了核心问题。针对核心问题,我又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然而,因为借班上课,课堂并不令人满意。上完课后,我难过地哭了一场。

不过,该课例后来参加了河源市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评比活动获得了河源市特等奖,还参加了全国的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当我拿到全国的获奖证书时,心中无限感慨,我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心中多了一分引领年轻教师进步的勇气。

作为一个教研部门负责人,我的责任是带领大家一起做研究型的老师。我积极响应教育局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和老师们一起报名参加教学大赛,一起考试、命题、演讲、上课。在崇文学校开办的两年多时间里,我除了和老师们一起参加比赛,也组织年轻的教师参加学校、县级、市级的课堂教学大赛,提升教师们的课堂力。我始终没有忘记过我的责任。

2019年9月,学校一批年轻的老师要参加县级微型课教学比赛。为此,我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设计,筛选优秀选手,并和信息技术学科的骨干教师给年轻的教师们上培训课。赛前我给老师们分享微型课的模拟展示,播放我自己参加比赛时的视频;培训结束后,我又把自己撰写的教学设计发给大家学习,让年轻的教师学会规范地撰写教学设计;赛前组织老师们加班备课……我走遍所有参赛教师的办公室,鼓励他们、指导他们。数学科组年轻的黄晓丹老师信心不足,我和备课组的老师指导她反复讲解,练习,最终她取得了县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就这样,我和老师们慢慢摸索前行,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研讨,崇文学校的教研之花竞相开放。校级课堂比赛、县级研讨比赛、市级论文评选、省级案例评选……那一张张薄薄的证书中饱含着多少汗水和心血!我们语文学科的不少老师都成长为了骨干教师,而我,在2018年4月被聘请为东源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忙着送课下乡,忙着组织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们上课、研讨。

2019年7月,学校召集了几位行政人员组成了九年级管理团队,任命我为负责人,压力和担子都是沉甸甸的。我和几位伙伴开始走上崇文学校首届中考备考之路。每周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怕学生考不好,有负领导的重托,辜负家长的期望,更怕学生灰心失望。

春去秋来,韶华流逝,当我们成长的足迹化成那一篇篇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当我的往事心情变成一篇篇教育小故事发表在报刊上,我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成长为了一名可以引领年轻教师成长的骨干教师。

2020年崇文学校首届中考在疫情防控期间顺利结束了,中考成绩也达到了学校的预定目标,我班所有的孩子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家长们的欣喜在微信群里沸腾着……

蓦然回首,开荒的日子,就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上一篇:河岸断想
下一篇:难忘那年重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