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飞地”产业模式让省定贫困村新民村贫困户生活变样 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进入腊月,冬日暖阳融融,不见往日寒意。近日,记者走进省定贫困村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寻访年味。恍然发现,山村中那热闹而又丰满的年味,透视着农村在精准扶贫工作后引发的深度嬗变。

陈勇科新春前忙得不可开交。

冬日下的茶园蕴含蓬勃生机“,飞地”产业模式实现经济“造血”。

三个贫困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9日,腊月十五,听闻河源技师学院的师生要来给大家伙送春联,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村民们都躁动起来了,陈国芳也赶紧放下手头的活,与邻居们结伴往村里的文体广场走去。很快,红红的春联摆满了广场,喜庆的色彩映照着灿烂的笑脸。除了大门联,陈国芳还向老师们讨了一副厨房的对联。他说:“我正在扩建房子,做一个大厨房,正好对联可以用得上。”

回家的路上,陈国芳经过了一条狭窄的水泥路,左边是挖开的泥坑,这是村里正准备升级改造的2.6公里村道。他告诉记者,村里这几年变化非常大,广场建起来了,道路硬化了,路灯也亮起来了。右边的田里,几头大大小小的黄牛在悠闲地吃草,这是陈国芳饲养的牲畜之一。家门口一口300平方米的池塘,水里的鱼、水上的鸭子,都是陈国芳的资产。打开池塘周边围着的铁丝网,数百只鸭子一拥而上,在岸边接受陈国芳的投食。

2017年底实现脱贫的陈国芳原本是低保贫困户,一家三口,仅他一人在外务工赚取低微的薪资,十几年过去没有存下几分钱。“年纪大了,再干苦力活感觉力不从心,也一直在想自己未来的出路,但是怎么办呢?没有方向,更没有成本。”后来,驻村扶贫工作组来了,在他们的引导和帮助下,陈国芳开始回村发展养殖业。从最初的2头牛,到如今的7头牛、400多只鸭子、0.8公顷水稻、30头猪、一口300平方米的鱼塘,陈国芳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的改变也成为了扶贫干部们最骄傲的工作成绩。

67岁的陈春生是一般贫困户,因病因学致贫,在帮扶单位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国际)、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每年分红14000元及安排安全住房。利用这笔分红,陈春生在家饲养了100多只鸡和3头猪,“过阵子就卖出去,大概能收入1万多块钱。”陈春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把家里卫生搞好了,年货也买了,就等腊月廿八儿子、儿媳回来团聚过年了。“这日子过得好啊,以前根本不敢想,要感谢党、感谢扶贫干部。我老婆早早去了,自己也全身病,在村里干水泥工,现在养鸡养猪的活比较轻松,我的身体也好多了。”出于感激,陈春生自发定制了两面锦旗,送给帮扶单位和扶贫干部。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幸福感自然满满。贫困户陈勇科最近忙碌又充实,春联都没空去领,年货也还没买。“过年村里人都要做油果,还要碾多点新米,一天到晚都有人来碾米、磨米粉。”陈勇科说,自己就打算趁着这个高峰期多赚点钱,好过一个富足年。

6年前,陈勇科还在异地他乡漂泊,通过做厨师供养家庭,因母亲身体不好,在家无人照料而决意回乡。回乡后,陈勇科的压力更大了,“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村里没有工作可以干,只能打点杂工、零工。”2018年,在帮扶单位的资金支持下,陈勇科购买了机器,自主创业开了一小碾米作坊,在茶忙时还应聘炒茶师傅及炒菜师傅,日子越过越有甜头。

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全部出列

陈国芳、陈春生、陈勇科,这三人身上凝聚的不单是三个家庭的改变,更是省定贫困村新民村华丽嬗变的缩影,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

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是省定贫困村之一,曾经这里基础资源匮乏,交通、水电、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落后,村经济产业产值薄弱,2016年相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400元。而如今,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全部完善,支柱产业形成,种养业遍地开花,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3088元,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的3.6万元提高到33万元。全村62户145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并摘掉了重点贫困村的穷帽子。

“我们进村以后,就对新民村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尤其是针对村里没有支撑产业的问题,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和思考,最终决定搭乘仙湖茶品牌的东风‘借船出海’。”深国际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梁兵说道。新民村所在的上莞镇是产茶大镇,产于该镇仙湖山的仙湖茶,有着5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享誉粤东北。新民村临近圩镇,却并无茶山可耕。对此,扶贫工作组以极大的魄力,创新推出“飞地”产业模式,深国际出资235万元,购买约5.46公顷位于仙湖山顶的茶园,成立茶叶合作社,作为新民村实现经济“造血”的“飞地”。

2017年,即购买茶园的第二年,茶叶合作社就实现了产茶800公斤,营收51万元。此后产量和营收年年攀升,“仙湖玉露”品牌推广效应显著。2019年,茶园产茶1300公斤,年营业额稳定在70万元左右。每年的9月,是召开分红大会的时间。茶叶合作社已经连续3年向新民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每人分红2000元,无劳动能力低保户每人分红1000元,至今累计分红金额高达72.7万元。这些分红,正是新民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沿着蜿蜒盘桓的山道一路向上,我们来到了上莞镇新民村的茶园——东源县深国际仙湖茶叶专业合作社。这时早过了采茶季节,但漫山遍野的茶树仍然令人震撼不已。冬日的茶园无疑是萧条的,大片墨绿之中夹杂着裸露的土黄。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萧条中其实浸透着浓浓生机与春意,墨绿茶叶中,一朵朵黄蕊白花悄然绽放,预示着来年的丰收与喜悦,像极了如今改头换面、焕然一新,澎湃着改革生机的贫困山村。

本报记者 杨容






上一篇:我市各部门做好各项春运保障工作 确保春运秩序平稳
下一篇:创新激荡春潮涌 融湾兴园风正劲——记奋进中的源城区工业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