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旅游 > 阅读新闻

部分农家乐变“农家愁” 乡村游有待“提档升级”

近年来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在带动脱贫致富、留住农村人口、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各地跟风上马乡村游项目的同时,部分地方乡村旅游由于前期规划不当、缺乏运营管理人才等因素,出现千村一面、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引不来客流,浪费了资源,也挫伤了当地村民的积极性。

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议,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埋头苦干,还需有关部门合理引导、科学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成富民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脱贫攻坚让乡村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农家乐数量、热度持续攀升。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农家乐”的企业有19.4万余家,其中超11万家企业成立于5年内,75%以上农家乐企业为个体工商户。据贵州旅游协会乡村旅游与民宿发展分会会长吴比介绍,目前贵州民宿客栈总量超一万家,3500多个自然村寨发展乡村旅游。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也让农家乐成为短途游热门选择。重庆市农家乐与乡村旅游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国庆节假期,全市乡村旅游行业游客接待量达2173万人次,同比增长10.2%;综合收入达33.75亿元,同比增长13.2%。

乡村旅游已然成为部分地区富民新支柱产业。

千村一面有隐忧

有些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冒进跟风,造成千村一面、难引来游客,巨额资金“打水漂”;一些农家乐易受季节等自然因素影响,具有脆弱性;还有部分农家乐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服务意识与能力不强、专业运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

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前期缺乏合理规划、冒进投资,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经营内容单一。不少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较为粗放,打造景点以种植花草、建设观景台为主;服务仅限于提供餐饮住宿、棋牌K歌,不但缺乏吸引力,还易形成农户间不良竞争。

国庆节假期,重庆酉阳、武隆、沙坪坝等多个区县纷纷推出以粉黛乱子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但一些游客表示,这类“网红花”看过一次就再无吸引力。不少古镇也缺少对本地特色文化的发掘,充斥各地都有的小吃和工艺品店,商业气氛过浓,游客很难找到乡愁。

——一些地区农家乐易受地理位置、季节等因素影响。江西新建区南矶乡地处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每年秋天,数以万计的越冬候鸟来此栖息,吸引游客来看湖、观鸟。南矶乡党委副书记万辉说,几年前,为引导渔民转产发展生态旅游,乡镇政府组织渔民外出参观学习,并为每户补贴资金,全乡农家乐一度多有60多家,旅游业成为乡镇主要产业之一。

今年国庆节假期,南矶山乡只有数家农家乐还在营业。经营多年的向阳饭庄负责人万访华说,以前靠吃旅游饭年收入5万多元,现在维持生计都困难。

记者了解到,国庆假期,由于水退得晚,进出南矶乡道路被水淹没,村民和游客进出需依赖班船、快艇等,而快艇由私人运营,往返程费用需约300元一人。万辉说,交通因素限制了客流量,全乡2019年居住人口有2000多人,目前仅300多人,部分人员放弃从事旅游业,外出打工。“希望改善交通状况,使得丰水期游客自驾车也能开进乡里,同时有助于吸引外来企业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宁夏南部山区乡村旅游也严重受季节影响,夏季自然风光引人入胜,游客爆满、一床难求;冬季草木凋零、气候寒冷,门庭冷落。

——乡村旅游经营者多半路出家,缺少专业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人才。从开发层面看,不少经营者对乡村旅游发展仅凭一腔热情,缺少成熟想法,造成投资浪费,影响日后发展;从经营层面看,缺乏专业管理策划团队,营销策划单一低效,一线人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乡村游有待“提档升级”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及基层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快完善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等方式,全方位提升乡村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水平。

浙江省湖州市人大代表翁建英建议,各地政府应提供包括信贷资金支持、绿色通道、税收减免等在内的政策支持;以线路和示范点打造为抓手,着眼全域旅游,保证交通干道、重点景区到乡村旅游点道路通畅,形成以点连线带面的乡村旅游环线。

专家还建议有关部门通过规划引领,构建布局合理、多样化发展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多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引导形成竞相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

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兹柏认为,需进一步挖掘激活乡村特色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乡村旅游与体育、康养、教育等跨行业合作,配套发展轻体验、轻探险等更具深度的乡村旅游模式,以提高乡村辨识度。

一些乡村农家乐已开始尝试差异化发展。例如,宁夏石嘴山市永新村农家乐今年打造了“共享庭院”,农户既保有私人庭院,又彼此连通,按“一户一品”发展,游客可自由穿梭,享受差异化服务。“这样避免同质化竞争,增强了吸引力,村民都能受益。”永新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彬说,今年国庆节假期,全村农家乐收入是去年同期的五倍。

新疆乌鲁木齐县抓住冰雪运动热契机,在乌鲁木齐通往天山大峡谷、丝绸之路滑雪场等主要景点必经之路上规划农家乐,并配套建设民宿、徒步小道等基础设施。“夏天的经营项目和其他民宿差不多,主要是冬天很有特点,会有雪友预定来我这里吃住滑雪。”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云杉民宿业主张翔说。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各地在推进乡村旅游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高,却疏于人员培训。”山东台儿庄古城旅行社总经理王文玲说。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可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服务培训力度,提高一线员工服务技能,增强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分层次组织部门或重点乡镇负责人、经营大户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着力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发展营销人才和管理骨干队伍。

据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当景区、酒店、旅行社遇上“剧本杀” 究竟是新场景赋能还是空有噱头?
下一篇:中国旅游兴起“微度假” “80后”“90后”是主力人群,占比超过80%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