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年漫忆
作者:王艳艳
该过年了,常听人们慨叹:“现在的年越过越没味!”旧年的味道成为人们美好的向往与回忆。
记忆中的年味,从小年开始。母亲早早交待,小年之日,无论多远、多忙,都要按时在晚饭前赶回家,全家人吃个团圆饭。我们姐妹都听话,谨记母亲的教导。小年夜围坐在灶神前,每人拿一个祭灶饼,香喷喷地吃着、说笑着,谈彼此在外的经历。灶神看得眉开眼笑,上天会告诉天公,自己所管辖的王家,人安康,畜兴旺,五谷丰登粮满仓。
过了小年,就进入繁忙的迎新年日程。
年前准备各种美食。蒸馒头和扁垛、炸丸子和风圈果子、腌制爽口的银条和白菜、熬制皮冻和猪头糕。我是出色的烧火丫头,别小觑了烧地火,那是要有技术的。火苗旺了,浪费柴火,火苗小了不顶锅,常用谷茬引燃,干木材作主打。干木材有红丝丝的灰烬,徐徐放着热,火苗不大不小,还不易熄灭。母亲常将中等个儿的细长红薯,放在火膛里,连蒸带烤,半小时出炉。磕掉灰烬,剥皮,黄灿灿的糖心冒着甜丝丝的热气。忍不住咬上一口,“呀~,烫着了!”舍不得吐掉,红薯被舌尖拨得团团转,吸一口凉气,呵一口热气,转来转去已咽下了。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一起说说笑笑,桌上摆满了各种食品和糖果。父亲爱讲村里的祖先八辈子的事儿,谁谁家是一支,谁和谁是兄弟姊妹,他想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根,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根永远在老家。母亲爱讲抚养我们姊妹的不易,要我们珍惜美好时光,忆苦思甜。听着听着就把泪给催出来了,父亲就怪母亲,母亲赶快知趣地说个笑话,我们都破涕为笑。这时,母亲就赶快拿出每个人的新衣,在我们身上比着大小。我把新衣盖在被子上,经常激动得睡不着觉,盼望着天快点亮。
鸡叫三更,朦胧中就听到父亲在放鞭炮了。姐妹几个一骨碌爬起来,围着哔哔啵啵的火堆,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火苗的影子在每个人的脸上跳跃,心儿也被摇曳得欢快起来。我们捡来漏燃的鞭炮,用长长的香头,伸长胳膊去引燃,“哧啦——”火星四射,地上留下一个灰色的印痕。
天蒙蒙亮,母亲已将饺子煮好。长幼有序,第一锅饺子是送给长辈们吃的。母亲先将碗盛满,饺子冒着热气,预示着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然后吩咐我们姐妹一人一碗,送给本族年迈的爷爷奶奶,回头总是满载而归,相互品尝各家的美味,还带回了各家的幸福事儿。
最难忘的是村子里的大场。几家窑洞的场连在一块儿,形成一个偌大的广场。大年初一这天,全村人都聚集在这里,热闹非凡。小孩子们,推桶箍的、骑自行车的、踢油的、跳皮筋的、丢沙包的、斗鸡的……能玩的游戏都拉出来玩一遭。大人们也在一年中最休闲的一天,三五成群,下棋、打麻将、甩扑克、侃大山……场上的许多麦垛,洁亮光滑,成了人们最温馨舒适的牌场。大家窝在垛根,拽一把麦秸,软绵绵的,盘腿而坐,和煦的阳光因这金灿灿的麦秸更添几份暖意。打牌的将牌甩得“啪啪”响,观战的送上掌声,此起彼伏的喝彩声如波浪一般。
慢慢长大,感觉儿时的年味颇有《清明上河图》中的味道。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