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打米橙

作者:龚金球

春节临近,乡愁渐浓。

梁实秋先生在《北平年景》中写道,过年需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

我也有好些年没回家乡过年了,甚是怀念儿时过年的情景,回味家乡的米橙。

时至腊月,家家便开始装扮房屋,购买新衣,备办年货。年货中多为食品,有家人享用的,有招待客人的,有探亲的,有祭祀的;有肉类,有糕饼,有粄子,有瓜果;有的在集市上采买,有的自家加工……

这时,家家都开始打米橙。

米橙是家乡的传统美食,是每家每户过年时必不可少的食品。

打米橙是个技术活,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要事先准备,制作的每个流程都相当讲究,稍不小心就会功亏一篑。

为了打米橙,妈妈早早就准备蒲米了,因为普通的大米手工做不了米橙。蒲米是根据中药材料制作方法“蒸、煮、晒”的原理精制而成。天气晴朗时,妈妈选取较为饱满的稻谷制作蒲米,经过焖谷、转锅、蒲谷、晾晒、脱壳等程序,然后用风车吹掉谷壳,用筛子筛掉碎粒,再用簸箕去掉粉尘,蒲米便制作而成。蒲米呈黄白色,半透明状,嚼之柔韧,芳香甘甜。

有了蒲米,便可以炒“米子”了。炒“米子”必须要土灶大锅,且要三个人默契配合。我家炒“米子”一般都是奶奶、妈妈、姐姐三个人合作。奶奶负责烧柴火,别以为烧火容易,如果火候掌控不准确,炒的“米子”要么烧焦,要么就没有膨化,成了“米丁”。

炒“米子”的第一步是断“米符”。听妈妈说,“米子”炒得好不好,关键看“米符”。待铁锅微热,妈妈便将蒲米倒入锅里,用小木刮不断翻炒,然后倒入盐水,继续翻炒,直至蒲米完全燥干,蒲米便成了“米符”。然后把“米符”放进干净的木盆,用厚厚的棉布盖住,不能让“米符”降温。

接着,妈妈将事先准备好洗净过筛颗粒均匀的细沙放进铁锅,不断翻炒,细沙热后,倒入少许花生油继续翻炒。待细沙炽热色泽变深而锃亮时,妈妈叫姐姐用木勺舀一勺“米符”放进铁锅,妈妈迅速用小木刮翻炒,让“米蒲”与细沙完全混在一起,片刻锅里不断发出“啪啪”的声音,妈妈用米筛盖住,锅里不断有东西弹起撞击米筛,很快撞击声和“啪啪”声停止,妈妈掀起米筛,将锅里的细沙全部铲进米筛,细沙筛进锅里,黄白色的“米子”留存米筛,妈妈把“米子”倒进土灶旁的大簸箕里。姐姐又舀了一勺“米符”放进铁锅……

用蒲米炒“米子”,是家乡特有的民间技艺,炒出来的“米子”比机器“爆”出来的“米花”好吃多了,微咸而香,膨化不虚。

我家打米橙由爸爸操作。爸爸先把红糖放在装有水的碗里溶化,去掉杂质后放入锅里煮。糖水烧开后奶奶便将火减小,水分慢慢蒸发,糖水越来越稠,爸爸用筷子不停地在锅里像画圆圈一样搅拌糖水,使糖水受热均匀。时而用筷子醮一滴糖水放进碗中的冷水里,再用两个手指把糖拿起来拧,反复地去尝试,直到水分完全蒸发,粘度达到最高时,把“米子”倒进锅中,再放入炒好的花生米、芝麻,马上用木铲翻腾搅拌,使“米子”和糖混合均匀。然后把被糖完全粘着的“米子”铲起放进米橙格里,用筷子把“米子”铺开,薄厚均匀。接着,爸爸在米筒上涂抹些花生油,用米筒在“米子”上面用力往返地滚动碾压,把“米子”压实压平。冷却后,用刀切成一块块。

家里打米橙时,我和兄弟姐妹哪都不去,就围着土灶盯着爸爸在灶台忙碌。看到米橙即将打好时,我们早已垂涎欲滴了。爸爸切好米橙,给我们每人一块。

我拿着米橙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酥脆香甜全在口中,酥脆中有厚实感,又香又甜,咽之饱和。

现在米橙已产业化商品化了,在很多超市、特产店都有销售,但我还是喜欢家乡手工制作的米橙。

 






上一篇:迎春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