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阮啸仙学生时代的故事

■陈其明

一封劝学信1916年11月的一天,阮啸仙接到学校准备复学通知,急匆匆地赶回学校。

自军阀龙济光部进入河源县城,学校被驻占,阮啸仙与同学们因故辍学已经半年多时间了。在老家待学期间,阮啸仙一边帮助父母亲耕田劳作和家务,一边坚持自学功课,天天翘首以盼,期望战乱早点结束,早一天重返学校完成学业。

在老家下屯时,阮啸仙曾亲眼目睹许多村民因战乱倾家荡产,被迫拖儿带女背井离乡的惨状;同时,他还看到有钱人雇工剥削、婢女成群,非常不满,深表愤慨。他曾对村里人说:“你们看看,这些婢女,这些雇工,他们的生活多么凄惨!谁无儿女,谁无父母?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世界?这样的社会,叫人怎么活下去啊!”

在返校途中,阮啸仙所见之处,满目疮痍,一片凄凉,深感痛心。回到学校后,阮啸仙按照学校的要求,与部分返校同学一起,协助老师们清理、整顿校舍,包括打扫教室、修补课桌、清除垃圾、擦洗门窗等,干得十分投入。

学校经过此次变乱,残破不堪,面目全非,许多同学不愿再返校读书,学校校长和老师们非常着急。为此,受校长和老师的委托,阮啸仙以返校同学的名义,拟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劝说同学们尽快返校继续学习。

信中,阮啸仙首先叙述了因战乱同学们被迫辍学后相互牵挂的情况。他在信中说:“自乱中来者,又不能详悉阁下近状,思之惘惘。比接某某书,知吾兄履险如夷锦,私心良慰。自时厥后,革命风云愈演愈剧,烽烟四起,鹤唳频惊,邮程已阻,音讯未通。”

接着,阮啸仙把因战乱给学校造成的重大损失给予了通报。他在信中写道:“蹂躏之余,举目有山河之叹!比到校则徒存四壁。回首从前,令人不忍注视,军队猖獗如此,诚堪发指。”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然后,阮啸仙又把老师们率领返校同学同心协力清理整顿校舍、学校面貌初步改观的好消息告诉了同学们。他高兴地写道:“幸赖老师竭力维持,规复旧观,然已耗费不赀矣。今者,杨柳翻新,流莺婉转。”

信的最后,阮啸仙以火一样的热情,盛情劝说未返校同学们尽快回校学习,并对辍学不愿返校同学言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在信中写道:“屈指时期,行将开校。弟与某某等于某日到校,校中诸友不下……人。诸先生亦均先后到齐,是以日盼兄来,望穿秋水。适某某来言,兄有辍学之意,逖听之余,不胜骇异。夫以兄之年之力之才,正宜发奋自励,深造逢源,将是乘风破浪,做成伟大事,为山川生色,为乡约争光,方不负上天笃生之意,而慰同胞属望之心,何可空抱此昂,藏七尺之躯不发现,于今世作人之大剧场,而徒赋岁月,虚掷光阴乎!况届毕业之期又属不远,功亏一篑,夫岂未知。”为此,阮啸仙恳请同学们“请速整行装,着鞭就道”!

未返校的同学们,特别是那些本想辍学不愿返校的同学阅信后,都被阮啸仙的劝学信所感动。他们接信后,立即携带行李,很快返回了学校继续读书。

“贴堂”作文

1917年春,由于躲避“达庆之乱”而再次被迫辍学近一年之久的阮啸仙,复入县城三江私立高等小学堂就读。

在此期间,阮啸仙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所写作文,常念国家之贫弱,同情人民生活之艰辛,推崇民族英雄,主张社会变革,立意高远,文笔精美,经常被国文老师“贴堂”示范。

阮啸仙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对国家积贫积弱、外辱频仍和人民饱受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状态十分担忧,激发了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强烈之情。在《学生知爱国之道说》的作文中,阮啸仙满怀深情地写道:“是以国民当之爱国以争存。而在校学生为各界之种子,对于国家尤为重要,爱国之心毋后于人,方不负国家育才之至意。”“抑将以爱国之尽为敬业之心,与修其德,扩其知能,强其躯干;专心致志,勇往直前,尤其惕励,日昃不遑。”

阮啸仙来自农村,了解农村实际,对于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有切身体会。他写的题为《农为国之本说》的作文,则表达了其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夫国家积于人民,无民则国不独存。故必先有使人民安而不涣者在焉,而后民无他徒之心而国存。”在另一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论》的作文中,又说道:“吾尝纵观古今,横览中外,而知得民者昌,失民者亡。”

当时,阮啸仙虽然还是一个高小学生,但他开始思考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并有许多独到见解。他在《中国人多而贫弱论》和《黄种白种之智力论》两篇作文中,列举了世界上的印刷术、火药、造纸术和指南针,称都是“黄种创之,白种师之”,指出“我国既能创造,其智力岂在白种下哉”?至于近代中国之落后,阮啸仙分析认为,“所患者自满自足,不能振刷”“彼夫白种之强者,凡重要之事物,皆善取成法而讲求变通也。中国之弱者,徒泥守成法,而不知进步也”“使吾人既能创造,更取欧洲成法而讲求焉,安知其不强且富哉?在我之自为而已。若必谓黄种、白种智力之有优劣,则吾未之敢信”!

阮啸仙自小就十分崇拜和敬仰历代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在《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一文中,他热情地赞颂我国的民族英雄,认为“苏武之持节匈奴,文天祥之死难大宋,史可法之不屈满清,忠臣义士,亘古不朽”。对参与黄花岗起义的爱国志士,他更为敬佩,在《党徒死功利而不返论》一文中写道:“当其起事于广州也,炸将军,围督署,牺牲性命,动以数十计”“虽谋事不臧,希图再起,必达其目的而后已,屡扑屡起,绝无畏惧之心,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阮啸仙的作文,得到学校国文老师的首肯,经常作为范文贴在教室后墙上,供同学们学习。

老师们为有阮啸仙这样一个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学生而自豪。他们曾给阮啸仙的作文写过批语,都给予很高的评价:“脱胎前辈,文格如自己出,不为旧文所泥,是读书有心得者”“结构匀整,词笔清爽,从此加功,升韩子之堂而入其室,似无难矣”等。

赞美之辞,溢于言表。

(未完待续)

 






上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
下一篇:娘酒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