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任是风雨也多情——黄春宇散文集《温润》读后感

■谢静辉

随着对散文集《温润》一书的翻阅学习,我内心感慨万千,作为与之前《温暖》《温度》两部散文集同一系列作品,作家黄春宇这本新作的基本构架也是由六个“情”组成。

本书根据写作的不同类型分为扶情、怡情、客情、激情、潮情、舆情六部分,每部分收录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用一句既凝炼又精彩的七字句作标题,不少文章的行文段落首句都用简洁的诗句作开头进行概括。因为黄春宇是海关驻中洞村的扶贫干部,所以把扶贫的相关文章放在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扶贫工作不容易做,需要具备三心——耐心、细心和恒心,缺一不可。中洞村是海关扶贫的一个工作点,扶贫的对象是贫困户,而每一家每一户的情况都不一样,甚至每一个人的性格、心思也不尽相同。所以,于扶贫工作来说,没有细致的情况摸排、没有一次次的调查走访、没有诚心实意的帮扶、没有不断的引领和跟进,是没有办法把扶贫工作真正做成功、做彻底的。而这一些,驻中洞村扶贫工作队做到了。比如里面讲到脱贫钉子户邓辉云一见到扶贫队只知道一味要钱,为扶贫工作人为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提出有违常规的要求,扶贫队员见招拆招,想方设法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了,最后让邓辉云住上了新房子。贫困户张耀华因为房子突然倒塌,女儿好几年都没有回家,面对这样的现实,连他自己都想放弃了,而扶贫队却没有放弃他,多方筹措资金帮他修建房子,在一时找不到建筑工人的情况下,扶贫队员还不顾劳累、亲自当小工,保证了房子的顺利建成。看到这里,我是百般感叹,扶贫工作做到这个份上,再铁打的心也会被融化,还有什么困难无法克服呢!难以想象这位脚一直有暗疾、有时连路都走不好的作家黄春宇需要忍受多大的痛楚才能够做到!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真的令我非常感动和敬佩。扶贫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扶贫问题一个个解决,贫困的人数越来越少,而这种对工作的高度投入却热情未减。毋庸置疑,海关在中洞村用心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扶出了水平和效果。

第二部分收录的文章比较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比如《探寻灵魂的结晶》既是对陈奕纯散文作品思想内涵的概述,也是对其书画作品精神境界的解读,更是从其画作创作过程的艰辛、坚持来表现陈教授对书画的痴迷。因为极度热爱,所以痴迷,我们工作、学习不正需要这种极度的热爱吗!《意在笔先情染墨》用几个简洁有力的小标题串起全文,突出张楚章先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社会一直保持的沉静澄明、坚毅淡泊和孜孜不倦的研索精神。特别是《紫园管窥》一文用典型的蒙太奇笔法,在品赏描绘所见美景的同时,结合大量的诗文表达作者行走其间的感受,在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的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三部分的文章写作范围广,有美食、剧评、书评、人物传记等,表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性格特点。第四、五部分“激情”和“潮情”涉及地方史志、回忆录、游记、艺术欣赏、潮汕文化等内容,思路开阔、行文题材不受限制,对年轻人了解潮汕古文化及近代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读性强,受益匪浅。比如对现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曾经在华侨经济联络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侨批”文化的起源、发展、消失过程的详细介绍,让更多的读者去了解这种既有邮局功能又富有人情味的特色文化。第六部分“舆情”主要收录了在各大报刊已刊发的文章,内容都是对作者上一本《温度》散文集的读后感。

《温润》一书里面还有文章提到了作者写作的起因、持续的动力和热情以及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满满的感情,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为人处世的一种潇洒、真挚、感性、热情的态度,读到的不仅是坚韧和执着,更感受到了一种触及内心的温度。

 






上一篇:村庄的距离(外一首)
下一篇:天凉好个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