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夏夜
■季川
中学时候在课文里读到大作家峻青的散文《海滨仲夏夜》,觉得特别神往那个拥有海滩的夏夜。可是我的故乡是江南的一个小山村,与大海相隔甚远,没有海风海滩,只有高高低低的山岭环绕着,祖祖辈辈的村民就生活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论我在外面漂泊多少年,我都不会忘记那里的月光、小河、村庄,不会忘记那里的夏夜。
每当夏夜来临,我们这个小山村,也真是别有一番风景。村民们晚饭过后,天还没有黑,就会各自搬出家里的乘凉用具。我家最常用最宝贝的就是一张凉床了,这个凉床并不是木板打造的,而是毛竹制成的。床面是细长的竹片铺就的,而四个比较矮一点的床腿均是比较粗壮的毛竹竿子支撑的,搬进搬出都很轻盈,不费劲。
山村的夜晚是寂静的,乘凉的时候,有风是奢侈的事情,不过没有风来也难不倒大家。老妈会给我们每个人发一把蒲扇,既能扇风又能驱赶蚊虫叮咬,可谓一举两得。大人们在谈论家事、农事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却不安分,要么在自家房前屋后玩捉迷藏,要么拿着沙兜和小玻璃瓶满村找萤火虫,有时候运气好,待我们满头大汗之时,还真能逮到好多萤火虫。
这小东西尾部一闪一闪的亮光,可把我们吸引住了,等老妈喊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装有萤火虫的小瓶子带入蚊帐中,一起做美美的梦。
夜幕降临,有时除了疯玩,我还是爷爷得意的小帮手呢。记得爷爷是捕鱼高手,家里有一张渔网,缝缝补补好多次了,爷爷也不舍得扔掉。那时家里穷,为了改善生活,夏夜时分,奶奶总会让爷爷趁着夜色,去村庄附近的野生鱼塘捕鱼虾。每次爷爷有任务时,就把我叫上,我能够做的就是替爷爷背鱼篓,拿手电筒照亮必经的每一条田埂。
爷爷个子高,足有一米八以上,而我那时只有七八岁的年纪,爷孙俩一高一矮,在月光下走着。踩着松松软软的田埂,我很兴奋,爷爷总会提醒我不要大声说话,不然,河塘里的鱼儿能够听懂人话,吓跑了就是一场空了。月光朗照的时候,河塘的水面像铺了一层银光,闪闪发亮,四周的蛙鸣一阵一阵的,好像在帮我们不停地鼓劲。站稳后,只听见呼啦一声,爷爷开始撒网了,我站在爷爷身旁大气也不敢出,生怕鱼儿听见动静逃跑了。不大一会工夫,爷爷开始收网了,好家伙,我看见渔网里有活蹦乱跳的东西了。拉网上岸后,那些鲫鱼、泥鳅、螺蛳、河蚌,足足能够装半篓子了。
跟着爷爷夜里捕鱼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还有更加令人兴奋的事情呢。
有晚,最要好的玩伴大宝和狗子,神秘兮兮地拉着我说咱村有电视啦!今晚我们去村西头看电视!我是第一次听说电视这个词语,一时半会儿也摸不清头脑,跟着他俩一阵小跑,果然,在村西头的一间空置的牛棚里,好多人坐在地上,那么闷热,大家也不顾,依然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我们去迟了,只能扒在窗户口看,记得播放的好像是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其中的剧情可把我们打动了。夜深了,两集播放完毕,大家还久久不愿离去,纷纷议论着剧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个个头头是道,那种兴奋与满足,简直无法比拟。
一晃,我已经年过半百了,也在县城居住了好多年。可每每想起故乡的夏夜,还觉得是那么朴实无华、纯真纯粹。在我人生的篇章中,它带给我的清凉与抚慰,不是现在的空调、电扇所能吹送的。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