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脚下沾满泥土 心中沉淀真情 碧桂园集团帮助人民群众筑就美丽乡村幸福之路

3月25日,碧桂园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碧桂园集团连同其联营合营公司共同实现归属于集团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额约5706.6亿元,同比增长3.3%,权益销售面积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销售业绩再创新高。年报发布会上,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表示,公司有信心未来三年每年录得10%以上的权益销售额增长,并保持各项经营指标同步增长。

企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饮水思源,反哺社会,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碧桂园集团在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公益慈善事业24年,彰显了一个大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在帮扶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上,碧桂园集团通过推进党建、产业、教育、就业扶贫为主的“4+X”扶贫模式,助推全国16省57县打造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其中,碧桂园集团梅河区域在梅州、汕尾、河源帮扶的贫困村,在2020年与全国其他贫困村同步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


佳派村养殖“扶贫牛”过上“牛”日子。

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地理环境的村庄。2016年4月,省自然资源厅(原广东省国土资源厅)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到大罗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全村面貌有了新的变化。2020年5月,省自然资源厅携手碧桂园集团正式启动共建大罗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着力在前期帮扶的基础上为该村脱贫攻坚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码添力”。

走进大罗村,63岁的黄立余高兴地说道:“你看,这个村道是碧桂园集团支持建设的,村民现在出门再也不用绕路走了。”黄立余告诉记者,自帮扶单位携手碧桂园开展帮扶以来,全村人都加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行列,自己也能够在美丽乡村中奉献一份力量。

依托优势打造产业扶贫

碧桂园实施的“4+X”扶贫模式,关键环节就包括产业扶贫。在碧桂园集团梅河区域,集团依托一系列帮扶措施,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

龙川县佗城镇佳派村此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50多人,村民收入低、产业支撑缺乏导致人员外流现象严重。2019年10月,碧桂园与省工信厅携手结对共建佳派村,双方经过多次调研后决定支持当地牛畜牧养殖,并共同出资200万元作为产业引导资金,带动和引进社会资金300万元,成立龙川县佳派旺牛养殖有限公司,建起了占地约15亩的养殖基地。

养牛收益来得非常快。2020年6月3日,佳派村举行2020年度产业分红仪式,贫困户每人1000元,养牛项目共计发放分红超过15万元。佳派村通过肉牛养殖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在碧桂园集团的帮扶下,河源市东源县三洞村、下屯村、上漆村,河源市紫金县永坑村、升平村,河源市龙川县佳派村,汕尾市陆丰县洋美村,汕尾市陆河县新东村,梅州市大埔县漳北村,梅州市丰顺县新岭村、大罗村、拾荷村,梅州市五华县联长村等,于2020年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

不忘初心,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截至目前,杨国强公益捐赠累计超过87亿元,超过49万人次受益。

当前,河源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河源所有已脱贫人口“一个不落”。

正是这样的契合,碧桂园集团开始将扶贫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变,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积极探索民企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让更多农民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吴奕镇 通讯员 赖亭亭

 






上一篇:河源市2021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