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走进阮啸仙故居 感受浓浓红色基因 探访东源县红色旅游线路上的革命遗址与景区景点

走进红色革命遗址,重温革命先烈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探访红色景区景点,寻找革命年代那些感人肺腑的记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国全党火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不少党员干部、游客纷纷走进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景区,聆听党史,学习党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本报《旅游周刊》栏目即日起将对我市各县区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旅游线路进行报道,通过报道让游客深入了解河源红色革命遗址与相关旅游景区景点,追溯红色革命记忆,传承革命传统。今天,请随记者走进东源县,一同了解东源县红色旅游线路上的革命遗址与景区景点。

东源县,地处东江中上游,是广东省重要革命老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东源县是粤赣边支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重要据点,1948年至1949年初,人民武装部队扭转战局的白马、大湖、鹤塘、大坪、大人岭等“五战五捷”的重大战斗有4次都发生在东源县境内。红色烽火所燃之地,留下了众多革命旧(遗)址。


东源县依托红色旅游线路带动当地旅游产业。

党员在阮啸仙故居参观学习。

曲龙村革命遗址。

 

阮啸仙故居

义合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阮啸仙故居、东江纵队大人岭、白马村战役战斗遗址都位于义合镇境内。

阮啸仙是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也是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阮啸仙出生于下屯村一栋始建于清代的民居里,这是一栋三进院落式的客家古民居,聚居着下屯阮姓族人。如今,阮啸仙故居已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广东省审计厅负责对口帮扶阮啸仙故居所在的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并投入各项帮扶资金修整阮啸仙故居,建起纪念馆,全村道路进行硬底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补齐了发展短板。帮扶单位利用下屯村“红色、绿色、古色”三色的特点,将阮啸仙故居打造成为集“革命先烈纪念、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培训、红色旅游参观、村民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发展体。

阮啸仙故居由大堂面老屋和阮啸仙书屋组成,大堂面老屋是阮啸仙出生的地方,属围屋式民居。“凹”字形头门,花岗岩门夹、门枕,两层阁楼。轩廊梁架装饰精美,花鸟瑞兽雀替,月梁底有刷金彩绘浮雕。阮啸仙书屋是阮啸仙童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建筑由二堂二杠横屋组成三进院落式民居。

东源县康禾镇曲龙村

90多年前,曲龙村是一个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的小山村,但是,革命的种子却在这里萌芽:1925年冬,河源县第一个农民组织——“曲龙农民协会”宣告成立。农会挂犁头红旗,最初的会员多为附近碗窑做碗的农民,后逐步发展到300多人。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曲龙党支部在曲龙村祠堂里成立。曲龙党支部建立后,大力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发展党组织和建立农民武装等,在革命斗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禾地区成为了当时较坚强的红色游击区。

时光荏苒,但当年共产党员、农会干部组织领导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革命斗争的故事依然在群众中流传。如今,当地正充分利用这一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如今,曲龙村有“红色祠堂”之称的杨氏宗祠修葺一新,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这里已成为东源县又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在这里,古大存、钟子怀、刘琴西、赖民……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书写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革命传奇。

近年来,在曲龙村党支部的努力下与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曲龙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与红色文化传统优势,把曲龙村打造成我市红色文旅民宿村,将历史、生态、文化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农民就业,带动曲龙村及周边地区村民脱贫奔康。

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

老围红色村位于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距离船塘东高速出口3公里,是广东省定“红色村”。1948年,老围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土枪土炮战胜国民党反动武装一个营的进攻,取得了老围村“七·一五”保卫战胜利。自1949年起,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该村都会举行庆祝活动,纪念历史,缅怀先辈英勇事迹。




红色老围村。

近期,老围村的“七·一五”保卫战遗址、萝溪书院免费向游客开放,广大党员游客纷纷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据了解,萝溪书院遗址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30年),创办人为欧裕才。辛亥革命时期(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欧裕才之子欧阳俊、欧阳伟兄弟俩曾跟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干革命,欧阳俊被任命为东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病故后其弟欧阳伟被任命为东江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如今的老围村,正着力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相结合,打造红色乡村旅游品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致富奔康。近年来,在深圳市盐田区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老围村围绕“红色村”项目进行整村环境打造,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人居环境提升和红色氛围营造,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产业发展模式,投资入股蔬菜基地和农场,培育红色富民产业,以分红和解决周边村民就业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及壮大集体经济。

依托“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打造具有老围特色的旅游路线。老围村规范化的蔬菜基地以及多家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可供游客自由采摘四季蔬果和购买特色农产品,变劳作为体验的同时实现旅游扶贫富农,让当地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本报记者 吴奕镇






上一篇:清明追思敬先烈 文明祭扫树新风
下一篇:少儿模特大赛萌动河源 V星制造全球少儿模特大赛河源赛区决赛举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