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龙川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到龙川革命遗址,感受革命年代光辉篇章

龙川县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央苏区县,不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富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为做好珍贵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龙川县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革命旧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深挖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其成为龙川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记者了解到,在龙川境内,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龙母战斗指挥部旧址、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等红色革命遗址吸引了不少游客及党员前往参观。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

老隆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39号,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旅居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是一座三进五开间院落式建筑。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大门前檐二石柱,青麻石质门框、门槛、门礅,木门页。中厅抬梁式结构屋架,十五架。上厅前部有轩廊和石柱。会馆建筑设计精巧,雕刻精美,古色古香。

1925至1927年,彭湃曾两驻福建会馆。1925年秋,陈炯明下辖的海丰县县长逮捕农会干部多人。彭湃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与何长工、林务农等人前往老隆陈炯明司令部谈判营救海陆丰农会干部。福建会馆为当年谈判所在地。1925年东征军左路军曾在会馆设立指挥所,中共党代表林伯渠也随军住在福建会馆。1942年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时,福建会馆曾一度成为文化名人赴内地的中转站、宿营点。1949年6月1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福建会馆挂牌成立,福建会馆后为老隆镇人民政府等机关单位和老隆镇塑料厂使用。

福建会馆格局保存完整,梁架金漆木雕和图案精美,有福建特色,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尤富于革命纪念意义。1986年公布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7月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龙川县廻龙镇大塘村大塘肚(钟屋),旧址为清代客家方形屋,坐东向西,二进三横(左二横),正屋上三下三布局。土木结构,灰沙夯墙基土砖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

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华、兴宁和龙川三县的“年关”工农武装起义失败后,三县边界山区成为革命力量进行开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同年4月初,三县党员代表在龙川霍山太乙岩召开会议,成立五兴龙县临时工作委员会,由叶卓、蓝胜青、刘光夏、古青海组成,书记由叶卓担任,统一领导五兴龙革命斗争。

1929年1月,中共龙川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和龙川县临时革委会在大塘肚成立,叶卓任县临委书记,并组建东江游击队。同时,为配合毛泽东、朱德率江西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兵分闽粤赣边发展,建立根据地,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在叶卓、罗屏汉等陪同下多次勘察龙川大塘肚、兴宁笔架山、双头山等地的地形,最终确定大塘肚为三县革命中心根据地。3月初,五华、兴宁和龙川三县工农代表大会在大塘肚召开,出席代表80多人。大会通过成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选举曾不凡为主席,潘火昌为副主席,罗屏汉、胡燧良、罗文彩、蓝素娥为常委委员。同时还分别建立赤龙铁、龙老鹤、岗马坪和罗黄等4个联区政府及其中共区委,联区以下设乡苏维埃政府。另外,将东江和龙川县游击大队合编建立了五兴龙游击大队。

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于2020年7月全面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参观体验,增强了红色教育和廉政教育效果。陈列布展总面积约920平方米,分为五兴龙苏区革命历史展和廉政教育主题展两个部分,打破了简单的展墙、文物堆积和静态陈列展览模式,采用声、光、电等形式,配有图文、音像、实物模型、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三印村上印寨。上印寨建于清代,坐东向西,原为客家方形围屋,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和风雨侵蚀原建筑已崩毁。近年在原址部分重建,现为二进院落式布局。总面宽16米,总进深15米,建筑占地面积240平方米。青砖墙体,水泥框架,灰瓦屋面,水泥地面。

1928年3月6日,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在上印寨成立。大会推选黄克、黄觉群等人为政府委员,黄克为政府主席。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龙川县苏维埃政府积极领导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并将四甲、坪田及鹤市、通衢、登云和黄布等地革命武装合编为“东江工农革命军”。该旧址具有革命纪念意义,对研究当地近代革命斗争史迹具有较高的价值,1986年公布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母战斗指挥部旧址。

龙母战斗指挥部旧址

龙母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龙母镇大塘村大塘小学。1949年5月14日龙川县城解放后,为歼灭在龙母的国民党龙川县自卫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决定成立龙母战斗指挥部,总指挥魏南金率边纵四团一营和县公安总队围歼敌人,前线指挥部设在龙母镇大塘村大塘小学(原隆泰乡中心小学)。战斗于1949年7月24日打响,历时三天三夜,除少数敌人逃走外,共歼敌500余人。龙母战斗是全歼龙川境内残敌的最后一场战斗,不仅对龙川乃至东江地区和粤赣边区都震动很大,影响深远。

2013年,龙川县修复了龙母战斗指挥部旧址,修复后的旧址为土木结构,二进布局,二厅、四房、二廊、一天井,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同时,完成了旧址革命事迹陈列布展,兴建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南金广场。

黄居仁故居

黄居仁故居位于龙川县铁场镇桥头村,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客家方形屋,二进二横,正屋上五下五布局,总面宽28米,总进深12米,建筑占地面积336平方米。土木结构,灰沙夯墙基土砖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大门红砂岩门礅,木门框,木门页,计有六厅、十四房间,屋前一余坪,另外屋右边有一私塾。


修缮后的黄居仁故居。

出生于桥头村的黄居仁幼年丧父,由母亲抚育长大。高小毕业后,于民国8年(1919年)往佛山一布厂当染织学徒工。民国11年秋考进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染织专业,在校期间结识了进步学友阮啸仙、刘尔崧等。民国12年夏,黄居仁加入“新学生社”,同年11月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年春开始从事青年运动。同年10月任团广东(两广)区委委员、组织部长。民国1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历任青年团广州地方委员会书记兼团广州地委组织部长、团广东(两广)区委宣传部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中共广东(两广)区委青年委员,并兼任团广东(两广)区委书记等职。

“四·一五”事变前后,黄居仁调任中共汕头地委书记、汕头市委书记,民国16年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担任中共惠阳县委书记,旋回广州坚持地下工作。民国17年春夏间,黄居仁与爱人张雪英在广州被捕,夫妇光荣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居仁被追认为烈士。

黄居仁故居于2010年公布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7月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7月,龙川县人民政府对屋和私塾进行了维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屋内陈列有黄居仁革命事迹,屋前余坪立有黄居仁石像。

本报记者 吴奕镇 通讯员 张丽

 






上一篇:少儿模特大赛萌动河源 V星制造全球少儿模特大赛河源赛区决赛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