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西头的“老柳爷”
作者:今依红
小的时候,在我们村西头,有一棵非常大的柳树,柳树很粗,两三个人合围方可抱严。据说柳树的年龄已经上百年了,所以村里的人们都管这棵柳树叫“老柳爷”,这棵“老柳爷”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在那个年代虽然能吃得上饭,但基本上都是粗粮,以红薯、玉米为主,菜都是由自然作物供给,比如榆钱、槐花、柳芽、地里的野菜等都是农户的最佳采摘菜品,这棵柳树自然也成了人们所采摘的重要菜品之一。
那个时候,我读小学一年级,由于村里的小学学位不够,村里将我们的班级搬到了西头老公社院里,离这棵“老柳爷”仅100米远。每天上学抬头见枝丫,放学低头见树身,柳树从春天发芽到冬天褪装,几乎都在我们的视线里。
“老柳爷”最好看的时节是春天,柳树憋足了劲,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不几天就从低垂的墨绿枝条上鼓出点点嫩黄的叶芽儿,又细又长的柳丝儿垂下来,在春风中来回摆动,飘呀飘,那么轻柔,那么素雅……
这时,我们最喜欢到柳树下玩耍。折一截柳枝,轻轻地拧一拧,把里面滑滑的木棍抽出扔掉,再用小刀稍加修整,便做成了一支柳笛,小伙伴们把它含在嘴里,鼓起腮帮,使劲地吹,笛声清脆、嘹亮、悦耳……
我们把细长的柳枝从顶捋到尾,做成一个个逼真的老鸹窝,捏住顶部轻轻甩动……
小伙伴们还把柳枝摘下,编成一个绿色的环形帽子,像电影里的侦察兵一样,玩着敌后武工队的游戏。
我们一路走着,耍着,戴着柳帽,甩着老鸹窝,吹着柳笛,互相追逐、嬉闹,唱着歌,不一会儿,柳笛声、嬉闹声、歌声、欢笑声汇聚在一起,整个春天都被我们点燃了……
夏天的“老柳爷”虽然比不上春天那么美,但它却是人们遮荫避暑的好去处,那个时候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唯一能纳凉的就是树荫,“老柳爷”当然愿意为人们服务,它张开硕大的“臂膀”遮住火辣辣的太阳,给村里的人们带来一丝丝凉意。大家在树底下或睡觉、或打牌、或歇息、或吹牛皮,聆听着知了的叫声,幸福地享受着夏日的快乐……
秋风习习,“老柳爷”树叶发黄,还微带着一点沧桑。清晨,天刚蒙蒙亮,就能听见早起的人们在树下扫落叶的沙沙声。在最后一片叶子打着滚儿落下后,凛冽的寒风也如期而至,“老柳爷”孤零零地站在风中,挥舞着“手臂”,努力地使自己暖和。
严冬更能让“老柳爷”显得挺拔,在褪去华丽的戎装后,雪姑娘带着冰凌把“老柳爷”装扮了一圈,一个华丽转身,“老柳爷”由光秃秃的秃老头变成了银装素裹的袅袅仙子,千万条银色的柳枝垂在地下,像一个白发魔女般伫立,庄严而肃穆。
转眼到了二年级,我们的“流配”走读结束了,进入真正的小学,“老柳爷”也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小伙伴们却忘不了它带来的快乐,时常逢星期天就去玩耍一番。
小伙伴们或抱住“老柳爷”亲亲手,或爬上“老柳爷”肩头撒撒娇,或围着树做个游戏,或在树下打个盹,总之,老柳爷带给我们的乐趣是无穷的。
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村里实施了土改,各家各户分到了责任田,“老柳爷”也随着改革被分配到了个体户。为了能高效种地,“老柳爷”的主人将它无情地锯倒了,“老柳爷”的身体被肢解,“手臂手指”被砍掉装了满满一车。望着倒下的“老柳爷”,我不禁心中一阵悲伤……
人终究会老去,树终究会归根!春去春又回,人却非孩时!“老柳爷”走了,然而它留给我们的是永久的回忆,由始至今,不曾忘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