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端午之水渡龙舟

作者:朱伟亮

雨已经连续下了有一段时间了,滴滴答答的,时大时小,一直未停歇。此刻,已进入农历小满时节,也临近传统的端午节了,雨水便多了起来,街头巷尾的粽子香味也愈发浓郁起来。农家谚语有云:“小满江河满”“端午雨,龙舟水”,丰沛的端午雨水令人喜悦,也令人心伤。因着这雨水,久旱的田地得到了甘露滋润,干涸的水库得到了水源补充。从去年以来水位就严重下降的万绿湖,也因着这场端午之雨而得到了相应的水源补充,据说湖面水位已上升了不少,水库容量也随之增加了上亿立方米,这是令人们感到欣喜的事情。而在繁华的都市和偏远低洼的山区农村,人们对着这端午之雨却是烦恼万分,伤心不已。因着这雨水引发的洪水倒灌,淹没厂房,摧毁道路,蔓延成灾,给人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人身财产损失。

雨已停,水未歇,云依旧之时,站立在河畔,看那端午之雨汇聚而成的龙舟水汹涌着、翻滚着、咆哮着,河面上早已不见渔船帆影飘摇。只见那滚滚浊浪从上游呼啸而来,狠力地冲刷着河岸,一路招摇着奔向远方,奔向大海。端午之雨汇聚而成的“龙舟水”显露出了其最原始的不羁野性,极大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教人难以忘却。

在岭南这地方,人们对于“龙舟水”总是有着一种难舍的情结。风调雨顺的时年里,每到端午时节,各地人们早早就开始组织扒龙船、赛龙舟活动了,此乃民间谓之的“端午之水渡龙舟”景象是也,借以消灾纳福、驱邪保境,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端午雨歇、河水暴涨的大江小河里,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各式龙舟早已在河水中欢腾起来,每一条龙舟船舷的两旁都各自蹲坐着十来个赤膊精壮汉子,手执红色或黄色船桨,整装待发。伴随着那一阵紧似一阵的“咚咚锵”锣鼓声,百桨齐发力,百舟始竞发,河面上的百十艘龙舟便如离弦之箭般往前疾冲,争先恐后地往目标处奋力划去。河畔两岸的呐喊声、欢呼声、加油鼓劲声一阵高过一阵,连绵不绝于耳,河面上顿时热闹起来、沸腾起来。这百舸争流、奋发拼搏的场景令人血脉偾张,澎湃的力量在这一刻尽情飞扬,丰富的人生在这一刻绽放精彩。这一刻,世间上的芸芸众生都在借助着这“龙舟渡水”,将虔诚的祈祷和美好的祝愿渡往彼岸、渡进生活、渡向未来。

据传,赛龙舟活动最初是吴越之地的先民们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的龙图腾祭祀习俗,借以祛病防疫,至战国时期因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汨罗江而去,人们为纪念他便逐渐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船、挂菖蒲、吃粽子的风俗传统。古诗有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在滚滚的历史进程中,虽已历经千年雪雨风霜,也未能褪去那纵身一跃的坚毅身影;虽经变幻不停的历史潮流,也挡不住那拳拳的爱国之情。这端午之雨再次激荡起了汨罗江水的层层涟漪,而《离骚》的激昂歌声仍然在久久地传唱着,千年不绝。

因为疫情影响的缘故,这一方山水的人们已有多年未曾举办龙舟赛了,东江河上那“咚咚锵”的赛龙舟锣鼓声也很久未再响起,帮着人们渡祈愿、渡美好的龙舟船也难见踪影。唯有那代代传承下来、年年都在创新变化着款式和内馅的粽子香,依旧轻盈地飘荡在城乡大街小巷的上空里,飘荡在端午节日的浓浓氛围中。只是不知道,这粽子香是否也能够如那龙舟渡河一般,借着这高涨了的河水,将人们的虔诚祈祷和美好祝愿也一并渡往彼岸,渡向人们心目中所向往的遥远地方。

 






上一篇:端午随想
下一篇:两只肉粽里的温情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