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丢失的旧时光
作者:黄薇
凉风轻拂的夏夜,褪去一天的炎热,伴随着星光点点,三四乡里围坐在一起,聊聊家常,熊孩子们追逐打闹,一面幕布、两个音箱、一个放映员、一束光……曾几何时,看一场露天电影,是我孩童时代,烙入脑海中最深的印记。
常常有这样的场景:夏日的黄昏,人们还在地堂收稻谷的时候,会不经意听到一些激动的声音。这些声音最早是在小孩子间发出的,他们兴奋地对着大人们说今晚乡政府要放电影啦,各家各户便开始骚动起来。大人们鼓励小孩子打起精神赶快干活,早点回家吃饭,晚上就能去看电影了。于是孩子们脸上开始荡漾着幸福,干活特带劲儿。
这些消息我至今也不知道是从哪来的,也不知道是哪个小孩子最先知道。总之一听到这消息,孩子们心里特激动。那个年代,娱乐活动特别少,所以,这样的消息就显得尤其珍贵,而传递消息的人则更是神气,仿佛告诉人们这消息是我第一个说出来的。
太阳还趴在山坡上恋恋不舍,各家各户不约而同地都比往常更早回家做晚饭,好可以早点去占个“最佳观影位置”。而这个时候是最煎熬的,我和表弟表妹们总是在外婆身边转来转去,一遍遍催促着:“外婆,隔壁某某已经吃完饭啦,你快点啊!”眼睛不时朝乡政府的方向看去,恨不得长了翅膀飞到那儿去。好不容易等到吃饭,只囫囵扒两口饭就说饱了,然后一溜烟跑走了。外婆无奈摇摇头,装上一小袋花生追在后面。
到了乡政府门口,这早已被各式各样的板凳占据了,有的是做工很精美的老式板凳,上面还雕刻着花样,有的就纯粹是草凳,上面蒙了一层破布,有的是条凳,可以坐三个人。大人们都带着“活”来的,有的妇女在那织毛衣,有的在那剥黄豆、玉米,更多的人是在那聊天、吃瓜子。
直到听到人群深处传来骚动,就知道电影要开始了,大人叫嬉闹的孩子好好坐在板凳上。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人人都伸着脖子等候着,随后一束光从人群中央发出来,投射在远处的幕布上,幕布上开始明亮起来了。首先出现的是一个有圆圈的大大的“静”字,随后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下方是一行字“八一电影制片厂”,遗憾的是那时候看过些什么电影,我现已记不太清了,只知道大多是一些抗日战争片。
夏夜里蚊虫极多,在放映机投射出的那一束光的线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蚊虫,飞来飞去。外婆拿着蒲叶扇时而帮我驱赶蚊虫,时而又为我扇风。满天的星又密又亮,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热闹,旁边草地里的小虫窸窸窣窣地在夜谈,偶尔掠过细软的微风。
电影开始不久,小孩子便不安分起来,哪里愿意呆呆地坐在板凳上看电影呢?不知哪个小孩子带头玩起了“追人”,在这不大的空地上追赶着、叫喊着、大笑着,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时而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跑到幕布前,在光束前面用手摆出各式造型,又在大人的责骂声中跑开。“嘭!”又不知哪个小孩在嬉闹时把凳子弄翻,被大人一把抓住抱在怀里,不一会儿又挣脱禁锢跑开了。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时不时又传来几声拍打蚊虫的声音。其实小孩子贪图的并不是放什么电影,而是热闹的气氛。
小孩儿们正玩得兴奋,幕布一黑,电影结束了。大人用蒲叶扇拍拍脚,手里拿着板凳,寻找自家熊孩子身影。回家路上他们意犹未尽地谈论着电影的内容,责骂几句电影中的日本鬼子、夸赞我们战士的英勇云云。
那时候,就在想啊,要是天天都能看到电影那多幸福啊。
而如今,我常常坐在偌大而舒适的电影院,巨大的屏幕上放映着某著名导演的新作,画面高清、声效动听,却再也找不到儿时看露天电影时的乐趣。对于时下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获取文化娱乐享受的机会唾手可得,露天电影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早已经在城市中慢慢消失了……
回到最原始的时代,拾起最美的记忆,我们会知道,而今我们丢失的东西有多重要。苏童曾写过这样一段话:那并不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会出现许多美好的夜晚。一切都与生命有关,而与生命有关的细节总是值得回忆的。
时间洗去了过往生命岁月中太多的痕迹,留下最深的确是儿时的那些画面,仿佛生命只有两端,中间的无论如何精彩、绚烂,都无法在脑海中驻足太久。年少最美的记忆,唯有那场露天电影与世界深处不经意的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