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乌鸦
作者:叶明镜
鸟不可貌相。乌鸦其貌不扬,却很聪明,不怕问题,不怕困难,碰上了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其实,乌鸦应对生存挑战的种种奇思妙想已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真的是不可思议。不会说话,却能与其它物种沟通合作。没有双手,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不是高级动物,却常常感情用事。这不是虚构出来的小说情节,而是乌鸦在复杂环境中的种种临场发挥。
乌鸦聪明源于大脑发达,其大脑占体重的比例为百分之八点三,而绝大多数鸟类只占百分之零点一三,相差悬殊。鸟类学家认为,乌鸦的智商相当于七岁小孩。
不同凡响的智商造就出乌鸦出类拔萃的生存能力,同时,也让乌鸦演绎出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一只乌鸦与一只狼,它们之间能互动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故事。在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只饥肠辘辘的乌鸦飞飞停停,它在寻找食物,但一次又一次失望了。与此同时,一只离群孤独的公狼也在附近的山坡上艰难跋涉,它是在寻找猎物,但同样大失所望。两只处境相同但又是不同物种的动物居然擦出了火花。乌鸦腾空而起,掠过孤狼的头顶,“呱呱”地大叫了几声。公狼似乎听懂了乌鸦的叫声,昂头长嗥了一声,以作回应。奇迹发生了,两只动物一拍即合。从此,乌鸦与狼走到一块,合作捕猎。乌鸦有着飞高望远的侦察优势,而狼则是顶尖杀手,可谓是优势互补。第一次合作,乌鸦将孤狼引到一头成年马鹿附近,但狼只是长嗥了一声,意思是说,猎物过于强大,无法捕杀。此时,乌鸦对狼的嗥叫声已能心领神会。于是它再次飞行侦察,把狼引到正在山谷中觅食的一只野兔附近。狼悄悄潜行,然后一跃而起,紧紧地咬住兔子,并撕下一条腿抛给乌鸦。这是它们首次享受合作共赢的成果。从此,乌鸦与孤狼几乎形影不离,一起度过了漫长而食物短缺的寒冬。春天终于来临,冰雪开始融化,在一条小溪边,公狼遇上了一只心仪的雌狼,于是生出了爱情,结伴而去。乌鸦望着狼的背影,“呱呱”地大叫了几声,这也许是表示祝福吧!春天是食物丰富的季节,对于乌鸦来说,失去了合作伙伴,也没有什么可愁的。
其实,为了生存,乌鸦还有许多高招。
乌鸦善于就地取材,以帮助自己获取必需的食物和水,这类故事同样令人叹服。最典型的莫过于《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它居然会利用小石块投进窄口的水瓶里让水位升高从而让自己喝上水。这种办法在鸟类中也只有乌鸦才想得出来。
昆虫是乌鸦喜欢的美食。但昆虫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便逃之夭夭,或躲藏起来。对于藏身树木深处或石缝中的昆虫,许多天敌都无计可施,但却难不倒乌鸦。在野外,可利用之物比比皆是,尖利的树枝、竹枝,也许还有人类遗弃的金属片,在乌鸦的眼中它们是不折不扣的长矛或匕首,以喙代手,叼来捕猎深藏不露的昆虫,通常都能得心应手,凸显了乌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本,乌鸦常将坚果摔在马路上,让车轮代为辗碎,亮红灯时再去食用果仁。如此复杂的环境,乌鸦照样应对自如。
此外,在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时乌鸦也尽显聪明本色。
在日常生活中,乌鸦族群内磕磕碰碰的事时有发生,个别弱小者意外受到伤害在所难免,但其它成员决不会置之不理,会有乌鸦站出来,用肢体语言对受伤害者抚慰一番。包括帮助受伤害者梳理羽毛、亲嘴、用喙轻触对方的身体,用关怀来温暖对方受伤的心灵,让受伤害者重新融入群体中。这是一种类似人类的感情行为方式,竟然成了乌鸦化解内部矛盾的好办法。
在育雏期间,为保护雏鸟和鸟巢,乌鸦会为它们划定“保护区”,对于擅自撞入者,乌鸦总是零容忍,不管“敌人”是人类或其它动物,乌鸦都会采取主动攻击的方式,让对方知难而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乌鸦认人有着超强的记忆力,一旦被乌鸦认定为“敌人”,它就能在人群中把“敌人”找出来,群起而攻之。对“敌人”的记忆可长达五六年,有些乌鸦对某个“敌人”的攻击行为会持续很长时间。进攻就是最好的保护,乌鸦似乎明白这个道理。
天生聪明,为乌鸦的生命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同时,也刷新了我们对乌鸦的认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