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保障、爱心护考、师长加油……少年勇往直前 爱心护航高考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昨日是高考的第一天,我市25516名考生走进考场,迎接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大考。当日上午,本报记者分赴河源中学、河源高级中学、东埔中学三个考点,直击2022年河源市高考现场,记录高考故事。
老师和学生击掌鼓劲。本报记者 高雅 摄
东埔中学考点,考生有序进场。本报记者 曹志成 摄
一考生突发阑尾炎,经治疗后,坐轮椅进考场考试。本报记者 谢梦君 摄
市供电部门为考点提供应急发电车,保障用电。本报记者 刘奇峰 摄
考场内外,家长老师送上鼓励
昨日早上7时多,市区下起了大雨,但丝毫没有影响考生前往考场。
“冲呀(鸭)!”……当河源高级中学高三学生通过高考“成功门”,陪伴全校师生已有三月之久的“明星宠物”——柯尔鸭也前来助阵,其萌宠的样子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欢呼声。
今年河源高级中学再次搭起“成功门”,“成功门”上的对联格外醒目,“长风破浪正当时,十年磨砺今亮剑”让人振奋不已,老师们在考生进考场前带着祝福,喊着加油,与学生击掌、拥抱,为考生加油打气,祝愿一切顺利。
记者在考点外留意到,守候在考场外的家长也没有闲着,不少家长专门穿上红色上衣或旗袍,戴着红口罩,希望考生取得开门红,旗开得胜。在东埔中学考场外,有几位老师身穿旗袍,目送考生进入考场,现场为考生加油鼓劲。“我是第一次带毕业生这个班级,心情比较忐忑,所以特意穿了金色的旗袍,寓意金榜题名,旗开得胜,期待考生们都能超常发挥,取得好成绩。”东埔中学一名老师说。
为做好疫情防控,确保考生能够安全赴考,今年高考期间,田家炳实验中学考生由市有关部门统一安排车辆接送到河源中学考点赴考。送考结束后,几位驻守在学校门口的高三老师还身穿红色服装,为考生加油助威。据教师傅秋红介绍,学校已经连续多年组织老师在考场门口为考生加油,为他们送上祝福。
考场外,不少家长久久不愿离去,默默地在考场外陪伴着。“小孩参加高考,我也非常紧张,只能默默为他加油。”守在东埔中学门口的家长吕女士告诉记者,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她是瞒着孩子偷偷来到考场陪考,之后的两天她也打算悄悄过来考场陪伴孩子,希望孩子能考到理想的学校。
在河源中学考点门口,朱女士则是选择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守候在考场外,为自己参加高考的孩子加油。她告诉记者,自己参加高考志愿服务已经很多年,今年不仅是志愿者,也是考生家长,自己在考点外也很紧张,她希望考生都能够正常发挥,考出理想成绩。
各方携手护航,让考生安心考试
每到高考,我市相关部门、爱心企业和组织、志愿者等便开启了全力保驾护航模式,为考生提供便民暖心服务。在河源高级中学考点,记者看到,医务人员为考生测量体温,考生通过体温检测后有序进入考点。江东新区多个部门在考点现场设立服务点,为考生提供周到服务。
在多个考场外,市公安、市城管执法部门分别设了高考便民服务执勤点,城管执法高考服务点还为考生准备了矿泉水、口罩、笔、雨伞等。“我们提前一周进行了专项整治,加强周边市容市貌秩序、环境卫生秩序和噪声监督管理,确保考生考试期间不受干扰。”源城区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城管执法部门在全市高考考场周边均设置有城管执法高考服务点,高考首日在服务点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0人次(14个考点、每个考点5人),车辆17车次,累计护送考生4人。
为保障高考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河源供电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全市各考点,对电力保障情况开展全面巡排检查和供电应急演练等活动,做好高考供电保障工作。据悉,在今年高考期间,我市供电部门在做好全市各考点保障的同时,还组织“党员服务队”提前对考点中心区域用电和供用电线路进行专项排摸检查,确保高考用电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
“使用统一的系统进行大数据云对比,通过数据分析检测是否有可疑信号。”在位于河源中学考点,市工信局高级工程师张慧聪告诉记者,我市每个考场都放置了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压制器监测信号,可以对两公里以内的信号进行检测,当检测到不良信号时会进行门外压制,实现无人智能化操控,也是高考服务的智能升级。
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在河源中学学生食堂里,考生们吃上了学校精心准备的“状元餐”。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张伟华介绍,高考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高考考点食堂开展100%考前食品安全检查,组织大宗食品和餐具抽检等工作,通过开展考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扎实做好高考考点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和保障工作,积极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市市场监管局还派出了执法人员全程驻点保障考点食堂食品安全。
在东埔中学考点门口,河源市众爱志愿者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来到考点,为考生送上矿泉水等物资,提醒考生们提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排队进入考场。还有数名志愿者在考场周边的路段进行巡逻,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在考场的另一边,由源城区东埔街道东升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为未佩戴口罩的考生派发口罩,为考生提供咨询服务。
本报记者 吴奕镇 谢梦君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