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共青团与5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对成功 共同描绘青年助力乡村振兴蓝图
为推动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显效,团源城区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桥梁作用,通过整合辖区优势资源,汇聚学子青春智慧,组织实施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引领大学生投身源城高质量发展一线。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通过搭建高校共青团助力县域发展工作对接平台,根据镇级实际需求,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组织高校团委揭榜领题、精准对接,以“下乡对接、长期跟进”的形式,围绕县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创业帮扶、青年培育等提供服务。
今年,团源城区委围绕省、市、区安排部署,推动各镇(街道)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定位,挖掘高质量发展需求,同时推动大学生团队与镇街团(工)委对接,精准匹配人才与需求,最终5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对成功,奔赴源城开展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文化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共同描绘青年助力乡村振兴蓝图。
华南农业大学“农旅创新联盟”突击队到埔前镇各村走访调研。
聚焦乡村发展规划找准文旅融合着力点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旅创新联盟”突击队到源城区埔前镇各村开展走访调研,并对东片区“智慧农旅”示范带双头村的双头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进行重点调研。团埔前镇委与华南农业大学“农旅创新联盟”突击队围绕双头村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深入交流,期望在后续的调研合作中共同谋划双头村旅游发展模式新路径,以青年人才独特、创新的角度去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充分活化利用研学基地,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产业,设计特色文创产品,开发主题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性,提出创意型乡村旅游开发方式,打造出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爆款”,探索出一条旅游带农、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路径。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丽家园建设者”突击队先后到源城区高埔岗街道乡村四月民宿、村史馆、宝枫生态园、水井集市项目现场、老茶厂、大水井社区、客天下景区、巴伐利亚庄园等地开展调研,了解街道茶文化、知青文化和文旅发展情况,理清文化街区现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期为街道设计旅游宣传口号和IP形象、绘制特色墙绘长廊、打造时下流行的文创产品,从而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打造全新旅游名片,为打造“文旅名镇”、实施“旅游强街,产业富街,文化兴街”发展战略注入新鲜血液。
体验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农业产业振兴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领青春”志愿服务队到源城区源南镇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对接座谈会,走进下坝村葡萄园生态基地、崇志茶业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记录葡萄、茶叶等产品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拍摄完成源南镇产业宣传短片,下一步计划投放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挥短视频微记录、轻传播、社交化等特点,讲好乡村产业振兴新故事。
追寻老城传承故事焕发老城文化活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益心向阳团队前往源城区新江街道开展“焕老城新韵·促老城商贸”商铺调研项目活动,通过现场访谈、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登记造册等方式厘清新江商贸业的发展脉络,挖掘“老字号”商铺,整理“老字号”商铺信息,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团队共奔赴6个社区,访谈商铺51家,随机调查居民152人,挖掘肖家大院、马氏三杯鸭、谭记甜品等具有“老字号”潜力商铺共计12家,为团队后续宣传“老字号”商家的传承故事奠定基础,也为老城区“老字号”商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广东金融学院恐龙传人团队到源城区上城街道开展以“焕发老城新活力,打造老城新韵”为主题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深入李焘故居实地调研,对上城部分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走访摸排,进行调查、拍摄照片、登记造册,通过发放问卷和走访的形式,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接下来,团源城区委将充分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围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持续跟进项目进展,协调指导各镇街团(工)委与高校实践团队有效衔接,紧扣我区“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破解基层发展难题,探索支持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发挥高校智慧和青年力量,为谱写源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黄燕珊 曾佩玲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