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台 企业农民当主角 龙川县筑巢引凤,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近日,龙川县“百千万工程”乡村运营行动发布大会成功举办,佗城镇枫深村获得一等奖。现场签约项目11个,投资总额达3.88亿元,项目涵盖农业旅游观光、休闲生活、粮食种植、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以乡村运营激活美丽乡村建设动力,助力“百千万工程”,掀起全面乡村振兴发展新热潮。
这是龙川县实施“百千万工程”、以乡村运营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今年来,龙川县立足村的资源,以盘活利用农村资源和资产为抓手,以市场化经营为手段,推动实现市场运营主体获益、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和乡村宜居宜业和美的多方共赢的局面,全面展现“百千万工程”新成效、新气象。
鹤市镇“强村公司”运营乡村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就业。
政府搭台,当好乡村运营“经纪人”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中,龙川县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由党委政府搭建乡村资产与社会资本的对接平台,全面立足镇的特点、村的资源,以盘活利用乡村资源和资产为目的,以乡村运营为手段,创新举办全县性乡村运营行动发布大会,创新探索建立农民和市场主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在推进乡村运营中,龙川县注重发挥社会资本市场化、专业化等优势,让企业和农民“当主角”,通过挖掘乡村各类资源、盘活乡村闲置资产,促进乡村发展,实现共生共赢。佗城镇枫深村党总支书记陈飞川表示,这次发布大会全面摸清了村级资源,各村书记立足本村实际,亮出自己的村庄发展蓝图,充分挖掘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明确了乡村运营“谁来运营、运营什么、怎样运营”。接下来,他们将以新担当新作为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农民“双增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全县24个乡镇均已成立“强村公司”
今年,龙川分批次选派干部赴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特别是乡村运营、强村公司运作的先进经验做法,并留派11名村干部在杭州市东恩村、友谊村跟班学习,在河源全市率先探索“强村公司+”模式,目前全县24个乡镇均已成立强村公司,为高质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力发展乡村产业搭建好了平台。按照“企业所需、镇村所有”原则,龙川县主动对接意向投资企业、乡村运营人才,梳理汇总意向投资企业、乡村运营人才对镇村的资源需求,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精准度和成功率,真正让懂市场、会运营的企业和乡村运营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运营工作。
“强村公司”以市场化经营为手段,推动乡村运营,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其中,先行镇鹤市、黄布等已取得初步成效,鹤市镇“以工代赈”型“强村公司”,发放首批分红20万元;黄布镇已建成产业带动型、来料加工型等“富民工坊”3家,提供就业岗位约500人,实现人月均增收3500元。
今年3月,龙川县就将“强村公司”作为推进乡村运营的重要平台载体和抓手,通过合作运营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截至今年9月,全县25家强村公司共承接项目投资总额达1563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特别是龙川县鹤市镇强村公司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成功承接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748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人数105人、人均增收2400元,该强村公司首次分红达到20万元。
龙川县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大力推广物业出租、资源发包、合作运营、资产入股等经营方式,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群众当上了“包租公”,让农民群众在乡村运营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当地还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奖补措施,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机制,推动村民深度参与乡村运营,以土地房屋使用权出租或入股等方式获得租金股金、以就地就近就业方式获得薪金。
在完成强村公司县域全覆盖后,龙川县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搭建企业、强村公司和乡村合作平台,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有平台公司、社会资本合作运营,组建乡村运营联盟,为乡村运营注入更多源头活水。以龙川县黎咀镇皮潭村为例,该村依托秀美山水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皮潭精品民宿,旅游旺季民宿月收入达20多万元,直接带动全村25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值得一提的是,在尝到乡村运营的甜头后,该乡村运营主体今年新增投资120万元打造生态露营基地,新增村民就业岗位20个。
千名乡贤回乡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龙川县实施千名乡贤返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建立“乡贤企业税收助力乡村振兴”激励机制,向首批19个乡镇发放奖励1091万元,今年集中与乡贤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超13亿元。龙川县还积极推进龙川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深入挖掘龙川籍在外高层次人才资源;与南方科技大学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合作,探索“人才飞地”平台建设;以金融赋能乡村运营,深化政银企合作,携手中国农业银行河源分行,为乡村运营项目提供运营指导、资金支持等服务。
接下来,龙川将继续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尤其是广泛号召、鼓励在外的龙川乡贤回乡投资,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王国超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