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新区新变化

作者:河源江东新区古竹镇上联小学教师 陈玉香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和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一样,踏踏实实地工作,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点燃他们心中的明灯,指引他们前进,让他们学有所得。同时,我也是一名不普通的教师,我有幸见证了江东新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作为江东新区的教师,我就是“江东号”的一枚小小螺丝钉,与新区同呼吸共成长。

2012年我踏出大学校门,怀着一颗培育祖国花朵的初心,来到了江东新区古竹镇,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记得刚到单位报到时,我对古竹的道路印象极深,一路坑坑洼洼、一路颠簸,当时的我对这个环境不免有些失望。

那些年,每逢刮风下雨我就特别担心学生的上学安全。因为古竹的道路,晴天是黄土高坡,灰尘漫天;雨天的时候又成了黄泥坑,泥水四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满脸灰土就是满脚泥巴,苦不堪言。每到这个时候,学生都会充满期待地问:“老师,我们的路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好一点?”而我也在内心有着同样的疑问,但是只能摸摸他们的小脑袋苦笑着说:“快了,快了……”

幸运的是,2014年江东新区成立了,江东新区领导一次次下乡考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我们古竹人民铺建了幸福路。

这些幸福路,不仅宽敞,还有了斑马线、有了红绿灯。学生上学放学途中,我再不用提心吊胆了,那些飞驰的汽车、横冲直撞的摩托车,也都文明驾驶了。从此,学生的上学路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宽敞了。

不仅上学的路变了,古竹孩子读书的校园也变了,古竹孩子也变了。曾经我在家访中多次为留守孩子落泪:破败的房子里病重的爷爷、年迈的奶奶,还有那一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深深地刺痛了我。在言谈中,我得知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不久后离异,爸爸长年在外务工却收入微薄,只留下祖孙三人在家相依为命。得知这个情况,我经常在下班后去看看这位学生,辅导他的学习,关心他的生活。可是这样的绵薄之力,无法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后来,精准扶贫的政策出来了,我积极为他们申请。最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这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开始好转起来,他的爸爸也回来家乡工作,孩子的笑容越来越美,他求知的双眼越来越明亮。这是江东新区给孩子铺建了一条求学路,让他们在知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这些年,江东新区的变化很快,古竹镇的变化也很大。这些变化离不开江东新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和闯劲,我们身上都有着身为新区人的骄傲。

这些年,江东新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江东号”这艘船一定会在历史的浪潮中,驶得更稳更快。

 






上一篇:回家过年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