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外公
作者:温伟权
外公离开人世已经4年多了,我还不时会想起他。
试图回忆外公的一生,才发现对他的过去了解得并不多,难以完整串连起他的一生,只是碎片式地知道他的一些情况。从我记事起,外公在县城旁的一家国有汽车零件配件厂工作,是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外公曾带我去过他工厂的宿舍,那是一排平房,两三个工人同住一间房,条件简陋。外公有时会来县城探望我们,年幼的我便会央求他带我去街上买零食,他总是不顾妈妈的强烈反对,尽可能满足我的要求。
我上小学时,外公家里条件不太好,平时难得吃上一回肉。暑假我去外公家后,他增加了吃肉的次数,但也是一个多星期才买一次猪肉。有一两回,外公怕饿坏了我,特地带我到圩镇上饭馆吃一碗肉丸汤。他喜欢看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1996年,外公退休回到老家,但他闲不下来,没理会子女的劝阻,隔三差五跑去邻县批发市场买回相当数量泡药酒的中药材,用自行车载着,到邻村走家串户去售卖。这样过了两三年,他又在老家编起了斗笠,削竹篾,编织骨架,上塑料薄膜,斗笠就这样在他手中神奇地制作出来了。编斗笠是门技术活,需要过硬的手艺,我好奇他是什么时候学会的。看着老屋内一堆堆叠放整齐、散发出竹篾味的新斗笠,我惊讶于外公双手的灵巧和力量。外公退休后仍不停歇,无非是想自食其力多赚点家用,好减轻子女的负担。
外公非常节俭,这与他一直以来靠微薄工资艰难抚养5个子女成长有很大关系。我妈妈好几次买贵点的衣服给他,他得知价格后,由喜转怒,反复强调他已有很多衣服,没有必要浪费。实际上他是心疼女儿花钱,不想增加子女的负担。
外公为人正直,正如他的背一样挺拔笔直,直到他去世,他的背都是那样的直挺,丝毫没有被80多年稍显沉重的岁月压弯。他对孩子教育非常严格,经常告诫子女和孙辈要诚信待人,堂堂正正做人。
外婆有个特长,善于通过细节去描述别人,形容他人特别形象逼真。外公生性操劳,外婆形容他是“劳碌命”:坐在藤制沙发上,会用屁股摇动一下沙发,看沙发是否哪个地方松动了;看见屋顶吊着的篮筐,会拿下检查里面的物品;经过厨房时,会扭头看看煤气灶上的火焰大小是否合适。
外公74岁那年,提出要拆掉老屋建幢新房,要求5个子女按能力大小出钱建楼。老屋已经住了30年,破旧不堪,随着孙辈渐渐长大,过年时已经不够住了。2011年,他和外婆两位70多岁的老人,用年迈之躯撑起了建屋大业,买建筑材料,做饭给师傅吃,帮忙搬沙石,严把工程质量,两人一刻也没闲着。就这样,一幢三层、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小楼,一年多时间就矗立起来了。入住后,外公又利用闲暇时间,动手将屋前门坪打上水泥,装上不锈钢栏杆,还种了一排桂花树,夜间飘来阵阵花香,沁人心脾。看着设计合理、舒适温馨的新楼,我暗自为外公折服,感叹这是信念的力量,来自于外公对家的不懈追求。我知道,外公是希望建造一个更舒适的家,好让子女和孙辈常回家看看,回到家更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外公身体一向都很硬朗,每天骑着电动车到圩镇上买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不承想,2017年底,他竟然检查出患上了肠癌。当年底,在广州做了手术,回到家后,恢复得不错,与此前相差无几,他依旧每天骑电动车去买菜,像个年轻小伙般忙个不停。2018年10月复查时,发现病情复发,癌细胞已转移。2019年春节后,病情急转而下,元宵节后,开始不能独立行走。那时,恐怕癌细胞已经吞噬了他的全身。慢慢地,他进食变得困难,整天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
人真的很微弱很渺小。到外公生命的最后一两个星期,妈妈、阿姨和舅舅只能看着外公一天一天瘦下去,却束手无策。他变得越来越瘦,身体愈发虚弱,如同油尽灯枯,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一个生命,就这样慢慢地消逝。
不过,令外公欣慰的是,他病重期间,5个子女都长时间在老家陪伴,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孙辈也不时回去看望。他走的时候,外婆和子女都守在他身旁,看着他安详地离去。从这点来说,外公的一生已属成功。
外公,希望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