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明月照故乡
作者:姜宝凤
中秋的月亮,总是为故乡而升起。季羡林先生曾写道:“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随着日子一天天逝去,渐入凉意的初秋银月未满,商家的各类包装琳琅满目、品种花样繁多的月饼广告,已经铺天盖地粉墨登场了。报纸上、电视上橙黄诱人的画面,提醒着人们,又是一年中秋节。李白诗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幽香的月光里,我仿佛又听见清澈的池塘边,隐约间传来我和伙伴们的戏水声;又闻到那掩映在青山绿水深处的乡村里袅袅升起的炊烟,好似胖胖的手指牵引着游子归乡的脚步。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儿时喜欢过中秋节,因为有月饼吃。小时候家里穷,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过中秋节吃月饼就像过年可以吃饺子、端午可以吃粽子一样,也是个无比快乐的日子。记得那时的月饼一元钱一斤,共四个,馅也简单只有五仁和芝麻两种。为了过日子,母亲在生活上总是精打细算,中秋时,通常只买回半斤两个月饼。天还没黑,院子里摆上一张小圆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而我们兄弟三人则都围在小桌旁,馋巴巴地等着一年当中难得的一次好饭和月饼上桌。月亮刚爬上树梢,母亲就把满满的一桌子菜做好了,那圆圆的月饼也被切成若干个小块端了上来,一家人沐浴着月光,说笑着开始了中秋团圆饭。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爷爷笑眯眯地端起了酒杯;奶奶忙不停地为我们夹菜,慈祥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父亲两盅白干饮尽便把二胡拉得吱吱呀呀作响,《花好月圆》的旋律不甚流畅地弥漫了整个小院,惹得一家人笑声不断,浓浓的亲情便在这个时候其乐融融起来。不知不觉月升中天,祭拜月神后,我们兄弟三人都分到了两小块月饼,爷爷奶奶通常舍不得吃,又把各自的一块分给了我和二哥,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听奶奶讲着月宫上的故事。那时我总爱时不时仰头望月,想象着嫦娥和玉兔的模样,担忧偌大的月宫里它们会和亲人相聚,会过得幸福吗?
长大后,我们兄弟三人带着父母的叮嘱,背着行囊离开了故乡到异地求学。火车启动那一刻,我强忍泪水,透过车窗,与家人挥手告别。那一年,我16岁,第一次体会到离开故乡的滋味。毕业后,我与大哥、二哥分别留在了不同的城市工作,每年中秋我总是很想家,可有时工作太忙,难得回去,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里自然是五味杂陈。其中,最浓的是思乡之情,想念家人,想念生我养我的故乡。再后来,爷爷奶奶与父亲相继去世,老屋人去院空,蒿草艰难支撑着一副房架,荒芜而凄凉。
故乡,被岁月熬成了乡愁,而乡愁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诗和远方。如今每逢中秋,我时常思绪万千,慨叹时光的转瞬即逝。曾经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一乡亲情,几块月饼,已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和心底的一份美好祝愿。远离故乡的中秋节,皎洁的月亮悬挂在城市的塔吊下,月色温柔淡雅,虽然婉约动人,我却久久难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