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柿子红
作者:刘峰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一到霜降时节,我又梦见老家的那一棵柿子树,满树的柿子,通红通红的,张灯结彩,仿佛在欢迎我的归来。
这一棵柿子树,是爷爷所栽,作为传家宝留给父亲,父亲留给我。爷爷说,柿子树是摇钱树,长成大树后,结的果抵得上好几担粮食。有一年遇上旱灾,又有一年遭遇洪涝,粮食欠收严重,可柿子树仍旧开花结果,当柿子长大后,将它们做成柿饼,一家老小一点点省着吃,扛过了一段青黄不接的困难时光。
当柿子树高过屋顶后,一家人越来越钦服爷爷的眼光。它占用不了多大的土地,却撑起一大片绿荫,为老屋遮风挡雨,给一家人庇护——到了秋天,青砖、黛瓦、蓝天、赭叶、红果,凑在一起,定格成一幅色彩明丽的民俗画,让人怎么也看不够。
父亲对柿子树是有感情的。村里人家一到秋天,担心小孩子爬上树采摘,担心乌鸦、喜鹊等鸟儿啄食,就早早地将柿子摘下,将它们埋入粮堆里,名曰“捂熟”。父亲却不这么做,他坚持让柿子挂在树上,让它们充分吸收阳光,从从容容进入霜降时节,让果子自然而红。明眼人一瞧就知道,这叫“树熟”。
当然,这棵树待我家也不薄。在田里收割庄稼,只要一抬头,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见这棵柿子树。当一缕风吹过,红艳艳的柿叶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有一种“柿叶翻红霜景秋”的诗意,当时间一久,树叶变得稀疏了起来,露出青色的枝干,柿子更惹眼了。此时的柿子仍在发育中,有些硬涩,杲杲的秋光映照其上,反射琉璃瓦一般的色泽,整棵树如同笼罩了一圈佛光。
庄稼收割完,就准备脱粒了。打谷场离老屋不远,扬起的秕谷、灰尘飘向老屋,像雪一样铺在屋瓦,蒙住柿子树。这时,就有人开始说风凉话:“这是没摘的后果,多难看。”没想到,当颗粒归仓后,秋雨开始缠缠绵绵飘下,待到天晴,柿子树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比以前更鲜亮了。
当最后一行大雁飞消失在天南,就进入了霜降时节。此时的柿子,皆红透了,树上仿佛悬了无数个小红太阳,逼得人的眼睛发亮。每一枚柿子圆润饱满,透过透明的果皮,能看见里面的金红色的果肉和水银色的浆液,它们仿佛随时要将柿衣撑破。
这一天早上,父亲容光焕发,又穿上了那一套崭新的蓝色中山装。当一家人用完早餐,他开始宣布:全家今天摘柿子。一家人欢天喜地,搬梯子、拎篮子、抬竹筐,鉴于我人小会爬树,父亲将长梯底部靠在屋檐,顶端搭在柿子树上,叮嘱我小心,同时感慨:“你爷爷在时,是我上树摘柿子,现在我年纪大了,换成你摘柿子,一茬接一茬,咱家后继有人呀。”
仰对一汪仿佛要滴下的蓝天,当手一接触柿子,一缕柔软滑腻之感仿佛电流一样顺着手掌心游向全身,让人禁不住微微颤栗,脚底也随之微微颤抖。“小心呀!第一回摘柿子是这样,习惯了就好了!”父亲叮嘱我道。后来,我无意中得知,当年的爷爷也是在父亲第一回摘柿子时这般叮咛的。
当柿子从枝条剥离时,我似乎听见柿树发出一声幽微的叹息。“这样硬摘,树会疼的,要旋着拧。”父亲一边告诫,一边做示范。按照他教的方法,我用指肚贴着柿蒂,匀匀地用劲,将第二枚柿子轻轻旋下,果然不一般,有一种“人树合一”之感。
歇息时分,母亲将一枚擦拭得锃亮的柿子递给我,当将它含入嘴里,轻轻一吮,果皮立破,只感觉一缕甜津津、凉丝丝的果浆溢在舌尖,让人瞬间陷入美味的沼泽中,感觉它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水果。
摘着摘着,不觉夕阳西下,桔红色的晚霞涂在老屋,残留在树上的柿子亮亮晶晶,艳丽辉煌。“就将它们留在树上吧,让鸟儿们分享一下,又可以当作风景欣赏。”父亲笑道。
直至如今,采柿子的情景历历在眼前,恍然如在昨天。一座老屋、一棵柿子树、一段旧时光,串起了三代人的亲情往事,是怀念,是寄托,也是乡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