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我文学路上的点灯者

作者:朱宏球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引领我走近文学,发掘我对文学的热情的三位老师。

王映华老师是我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他身高一米七左右,身材偏瘦,眼睛有神,发型简洁有层次,衣着干净得体,让人感觉自然而亲和。王老师是我学习写作的启蒙老师。有一次我因病耽误了很多课,以致不知道如何写日记,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急得直掉眼泪。王老师耐心地引导我,安慰我不用担心,慢慢来。傍晚放学时,他给我布置一份特殊作业:观察母鸡与小鸡。他要我弄清楚一窝小鸡有几只,它的颜色、大小、叫声,吃什么喝什么住哪里,母鸡如何带小鸡等。第二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作业完成情况,我绘声绘色地说出了母鸡与小鸡的外形特征、取食习惯和生活习性等,王老师笑着对我说:“说得很好,你能把刚才说的再写一遍吗?”我高兴地答应,很快就写好了。王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加上日期和天气情况,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咯。”他告诉我,日记就是记录自己所见所闻和所做所想等。接下来的几天,王老师要我去观察猪、狗、牛等牲畜和青菜、花生等农作物以及身边其他熟悉的事物,把看到想到的先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然后再写下来。在说的过程中,老师会偶尔地提示。这是他教写日记的方法:先说后写。王老师不但教会了我写日记,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观察的方法,让我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这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作最重要的基础。王老师点燃了我内心的火把,触动了我内在的学习动力,让我爱上写日记,还被学校选派参加顺天镇中小学学生作文比赛。

在小学升初中的那个暑假,我第一次经历与同学们的分别,内心百感交集,思想感情的潮水在奔涌,我便把这体验与感受写下来,把五年来与同学们相处的喜怒哀乐写下来,把过往点点滴滴的时光都铺陈在纸上,形成了一本厚厚的文集。朱创基老师是我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刚上初中的时候,创基老师看了我的文集,大加赞赏。有一天,帅气潇洒的朱老师大步地走进课室,睿智的眼睛里透出笑意,他说:“今天的课,分享我们班同学的文章,不知大家能否猜出这是出自哪位同学的手笔。”他特地抽出一节语文课时间在他所教的两个班级一百多名学生中分享、讨论、朗读我的文章。他还故意卖关子,吊足了同学们的胃口后才说出我的名字。他评价我的文章自然流畅、情真意切,表扬我勤于练笔,要求同学们向我学习。那以后,同学们看我的眼光都带着赞美和欣赏。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朱老师是一位睿智的语文老师,他引导我们去写校园的木棉树时称木棉树为“不知春”,他称太阳花为“日日红”,他对事物的“命名”就概括了事物的特征。那时,我上语文课特别认真,生怕错过了一点点内容。我在老师的推荐和引导下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写作水平也日益提高,中招考试时语文科取得可喜的成绩。今天我能够从事语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那是与在初中那个读书的黄金时代遇到一个可敬可爱的点灯者有很大的关系。

蓝少君老师是我高一高二时的语文老师,直到现在我们还亦师亦友地相处。在我的印象中,蓝老师一直都留着齐耳的短头发,眼睛黑而大,皮肤白皙,说话温柔,声音动听,我们都喜欢听她的课。我至今还记得她教《雷雨》和《红楼梦》时,对人物形象鞭辟入里的分析,还记得她声情并茂朗读的情景。她的课堂总有诗和远方。那个时候,我就萌生了要做像蓝老师一样的语文老师的想法。蓝老师不遗余力地鼓励我写作。她在学校的广播室里播读我的文章让全校师生一起分享,她把我的文章推荐给学校作为黑板报的内容,她将我的文章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作为佳作展览。这让我感到无比自信和骄傲,同时也化作我学习上源源不断的动力。蓝老师对我近于宠溺的爱让我感动不已,我更加勤勉地练笔,直到今天还笔耕不辍。2019年,我有幸与蓝老师成为同事,一起共事3年。当我向她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时,她却全然忘记了曾经对我的好,她说:“当老师的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和鼓励自己的学生,你不也是一样吗?不必记在心上。”

高考的时候,我的语文科成为我考上大学的优势学科。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毅然决然地填写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我终于可以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自由享受文字的美妙,我终于实现了成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愿望。

我何其有幸能在求学的时候得遇良师,唯有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束照亮他人的光,才能报答老师们对我教育之恩的一二。

 






上一篇:深秋与初冬
下一篇:日暮苍山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