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面
在人世间度过了九十二年又四个月零两天的慈爱母亲,在睡梦中平静安详地去了天国,同时带走了让我魂牵梦萦了五十多年的鸡蛋面……
翻遍整个成长记忆,鸡蛋面是平时生活中的唯一美食,可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在老家面条不稀罕,但主要是手擀面,不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则吃不上挂面。那个时候挂面制作程序繁杂,一般家庭享用不起,除了办大事,一年到头至多买回几斤。至于方便面、波纹面,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鲜事物,当时没有这些词,更没有实物。山村家家户户都养鸡,鸡窝里天天都有鸡蛋,主要用来换食盐。鸡蛋是山民容易交换的商品,舍不得吃,也吃不起。没事打鸡蛋吃,会让人评说为“好吃懒做”“败家子”。挂面珍贵,鸡蛋“有用”,鸡蛋面少有。物以稀为贵,一碗鸡蛋面常让人笑逐颜开。
可以名正言顺享用鸡蛋面的时候是生日,小孩子年年都盼这一天。每当有人过生日时,母亲都会不动声色地煮一大碗鸡蛋面,没有任何征兆地端给过生日的人吃。与而今过生日祝福言语很多、甚至还有红包不同,那个时候只有一碗鸡蛋面。后来从书上看到,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生孩子更难的事,的确不该快乐。小孩子天天等着生日,生日到了却可能忘了,唯独母亲牢记着每个人的生日,却没人提及母亲的生日。个个过生日都有鸡蛋面吃,唯独母亲不吃。忍不住好奇心,问母亲过生日为什么不吃鸡蛋面,回答是不喜欢吃,可鸡蛋面明明比清水手擀面好吃呀!
每年生日端起那碗鸡蛋面,幸福感爆棚。至少注目三分钟,才有些不舍地拿起筷子。与手擀面不同,挂面细细的,整齐均匀,晶莹剔透。荷包蛋通常只有一个,不会与而今小吃店“加蛋”那样搁在面条上,而是羞答答地“藏”起来。端起生日面就知道里面肯定有荷包蛋,但所有人都不会先把鸡蛋挑出来吃,而是比较秀气地先吃面条,把荷包蛋放到最后。记不清母亲是怎么煮面的,面很完整,汤不清不稠,飘着几粒葱花和油滴,香气沁人心脾,仅仅吸几口气就有无穷无尽的美妙。几根几根地吃面条,滑滑的,软软的,每一口都无比享受。越吃越舍不得吃,尽量吃慢一些,生怕一下子吃完了还没吃过瘾。最后剩下荷包蛋时,简直就是一块饱满的玉,周边洁白无瑕,中间隐隐透着黄色,柔软得不忍用筷子去碰。从周边一点一点地吃,一口下去,从蛋白到蛋黄都是齐整整地断开。白得纯净,黄得诱人,感觉则截然不同,前者有弹性,后者略显粉,却一样可口。
母亲特别会挑吃生日鸡蛋面的时机,给过生日的人端上鸡蛋面时,其他人要么在外面还没回来,要么在家里忙着事,过生日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独自吃,不用不好意思,也不馋其他人。唯独我例外,可能因为我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母亲每每给过生日的人盛鸡蛋面时,都会给我留一点面,荷包蛋则会不小心“掉”下一点边边角角,汤当然少不了,大半碗鸡蛋面也就有了,悄悄端给我吃。许是“爱幼”的缘故,家人个个都没意见。三姐只比我大两岁多,更宠我,每年她生日时都会找到我,与我分享鸡蛋面;有一次她把唯一的荷包蛋夹给我,我坚决不干,母亲在旁边说面条可以夹,荷包蛋不行,三姐才极不情愿地夹回去。
成年之前,每年生日吃鸡蛋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成年后出了远门,一年到头难得回老家一次,但每每回到老家,母亲就会去厨房,下一碗实实在在的鸡蛋面,高高兴兴端到我面前。有时真的很饿,三下五除二就吃个精光;有时一点都不饿,但看到母亲满面笑容地站在旁边,还是大口大口地吃得一滴汤都不剩。之后我想把碗拿回厨房清洗,母亲则坚决不让,当我把碗给母亲,她就心满意足地去厨房洗碗,同时与跟在她身边的我拉家常。母亲就是母亲,一眼就能看出儿子是胖了还是瘦了,心情好不好更藏不住,句句话都能说到儿子心底。至于老家的麻烦事,母亲一个字都不提,总说一切都好,家里没有任何困难,她过得愉快轻松。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鸡蛋面中的荷包蛋个数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到六个。刚开始没感觉,两三口一个,一会儿就吃完了。后来肚子里的油水多了,一下子吃多个荷包蛋受不了——有时过几个小时还打带有荷包蛋味的嗝,但依旧忍住吃下去。可惜勉强的表情逃不过母亲的眼睛,起初她有些慌张,以为哪个地方没弄好,越来越小心谨慎;当她特别注意的时候,依旧看不到我之前那么好的胃口,就有些不高兴,说儿子的嘴刁了,不爱吃妈妈煮的面。见妈妈生气,我慌忙解释,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随着年纪渐大饭量又有所减少,再者吃东西细嚼慢咽比较合适,但妈妈煮的鸡蛋面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食品。她一听就高兴,还记住了,之后的鸡蛋面中的荷包蛋只有一个、碗也小了一号。
几十年来每次见到母亲,她都会不由自主地去煮鸡蛋面,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母亲笑着说,“傻儿子,‘面’代表长长久久,‘鸡蛋’代表圆圆满满,这你都不知道?”说得我心中甜甜的,又酸酸的,吃的是鸡蛋面更是幸福。而今母亲去了天堂,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鸡蛋面消失不见。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妈妈,儿子想您!
作者:刘世安
上一篇:冬天的田野(外一首)
下一篇:老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