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兴旺新城镇 宜居宜业新乡村 和平县合水镇激活高质量发展“镇”能量,做大镇域经济蛋糕
和平县合水镇素有和平南大门之称,是传统的农业大镇。2023年以来,合水镇锚定“美丽兴旺新城镇、宜居宜业新乡村”的新型定位目标,落实落细“百千万工程”和“一镇一策”各项工作,以“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旅融合,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镇”能量,做大镇域经济蛋糕。
合水镇聚焦“古韵彰洞”主题,打造精品景点,着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产业引领 打造发展新格局
走进位于彰洞村的和小豆食品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小豆”),两条腐竹全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批批黄灿灿的腐竹逐渐成型,从这里产出,走向市场。这种传统手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制成的腐竹,色泽金黄、豆香浓郁,备受消费者青睐。企业负责人邱益道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建设10条全自动生产线以及60条手工生产线,完工后年产量将达2000吨,年产值达8000万元。
因势利导发展腐竹产业,是合水镇做大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带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和小豆为龙头的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合水三产融合发展区顺利建成投产,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走出坚实步伐。
除了发展腐竹产业,合水镇还充分利用本地传统的油茶资源,融合灯塔盆地油茶加工产业园区,种植油茶3万亩,年产茶油约60万斤,形成“8+1”(8个油茶经济合作社、1个油茶产业基地)良好格局。
合水镇在推动项目发展的同时,注重打造品牌,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合水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其中,合水镇金坑村注册有国家商标“金甸香”油茶品种,已取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合水镇联合高校助农行动打造合水文旅产品,举办合水镇“油茶文化节”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网友推广合水的油茶产品及农旅资源,打响“油茶之乡”品牌。
文旅融合 推动“古韵彰洞”项目发展
一边是现代农业欣欣向荣,一边是农旅融合成效初显。在占地面积达380亩的福和生态园里,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金线莲等各种植物和中药材迎风挺立、长势良好,这个集种、养、游、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园区,正通过村“两委”协助管理的方式,实现经营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协同发展、共同增收。生态园管理人员蔡丽珊介绍,园区采用立体式种植技术,利用立体空间布局,形成地上精品园林景观树种植区,地面林下中药材、农作物种植区及鸡鸭鹅养殖区,围网种植金银花、爬藤等植物,实现空间效益的最大化。
据合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增加发展动能。其中,充分利用驻镇帮扶资源,引进了国碳(深圳)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润辰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2家企业,着力打造福和生态园,盘活彰洞村撂荒林地380亩,发展种植、养殖、吃、住、游一体化的“古韵彰洞”文旅融合项目,实现经营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协同发展共增收。
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2023年,合水镇聚焦“古韵彰洞”主题,突出古桥、古塔、古四角楼和通村干路沿线等“三点一线”建设,突出“田园风光、客家文化”,打造精品景点,着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项目带动促发展,品牌打造助振兴。合水镇紧扣“一镇一策”发展目标,一方面,成功举办了油茶文化节和腐竹推介会,“金甸香”“和小豆”等本镇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持续加快推进油茶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形成了以油茶、腐竹、养鸡为重点的成熟农业产业链条,助力镇域高质量发展。合水镇表示,将大抓产业发展,着力驱动油茶示范基地、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福和生态园“一地两园”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镇域经济,助力油茶、腐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推动“古韵彰洞”文旅融合项目发展。
党建引领 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合水镇凸显“大榕树党建论坛”党建品牌引领作用,以该镇中和村树龄超过350年的大榕树为中心,开展“大榕树党建论坛”活动:每月中旬晚上,由镇机关、各村、各产业党支部书记轮流带领镇、村、企业党员到大榕树下开展“大榕树党建论坛”活动,全力推动该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党建引领下,合水镇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致富带富能力进一步提升,镇域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镇域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党支部3个,辐射带动3000多名农民致富增收;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10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10多个,帮助和带领1000户群众发展种植、养殖,户均增收超10万元;合水镇中和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合水镇兴径村党支部获评“河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陈鸿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