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山楂“绿”了山野“火”了乡村 东源黄村镇大力发展大果山楂产业,带动集体与村民致富
近日,在东源县黄村镇宁山村一小组禾坪光,数名党员、外出乡贤忙活着植树。大家分工有序,三俩一组、互相配合,扶苗培土、挥锹填土,合力种下一株株山楂树苗。记者了解到,宁山村党员、外出乡贤积极参与绿美东源生态建设,今年在家乡每人至少种植一株山楂树,目前全村已种植200株山楂树苗。
这是东源县黄村镇深入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黄村镇提出,将突出山楂产业富镇强村、联农带农作用,把山楂树变成“绿美河源”“绿美黄村”的景观树,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摇钱树”。数据显示,今年黄村镇已新种植山楂树苗3000株。截至目前,该镇大果山楂种植面积已达210亩,生果产量预计1260吨。“接下来我镇将鼓励广大村民在荒山、房前屋后种植大果山楂,做大做强山楂产业,打造‘绿美黄村’。”黄村镇党委书记黄邦文说。
宁山村党员、外出乡贤种植山楂树。
“绿美黄村”“功勋树”
黄村镇种植的大果山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药食同源的上等补品,被誉为“营养保健果品”,广泛应用于鲜食、加工和入药。黄村镇地处粤北山区,属于丘陵地貌,地形上适合山楂树等灌木丛生长,且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大大促进了山楂结果率。近年来黄村镇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山楂产业,采用“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从一产种植到二产加工、三产销售的产业链条布局,实现大果山楂种植一产“接二连三”,如今山楂已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富镇强村产业。黄村镇通过富镇强村公司运营、研发大果山楂系列产品,解决产品研发、加工生产、消费流通等环节的堵点和难点,还动员各村把闲置的荒地、林地盘活利用起来,种植大果山楂树。
“山楂种植产业的发展对黄村镇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黄邦文分析说,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二是改善人居环境,把山楂树栽种于房前屋后、道路两侧,为黄村披上了一抹绿;三是盘活闲置资源,通过种植山楂树,把各村闲置的荒地、林地重新用起来,实现变墟为宝。
科技赋能“绿”满山
与其他产业一样,种植山楂同样需要科技来支撑。山楂种植对河源来说并不陌生,以前紫金县有种植户种过山楂,东源叶潭镇种植户种植山楂多年,然而产业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一些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山楂的品种问题,品种不同带来的口味不一样,当然销售市场又不一样。为此,黄村镇曾经选择了好几个品种试种,本地山楂树不行,做出来的饮料口味较涩,后来通过省科技部门筛选选中了大果山楂来制作饮料。由于口味纯正,黄村山楂饮料一推向市场即受到消费者欢迎。
山楂产业也是黄村镇参加东源乡村振兴擂台赛“打”出来的产业。根据东源县产业发展规划,黄村镇最初计划发展香菇种植,后考虑到香菇受当地气候、土壤、环境等影响较大,产量不稳定,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后来在调查中,黄村镇发现当地山洞村种植的大果山楂不错,才决定发展山楂产业种植。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色香味俱全,而且还要求有较高的营养与药用保健功能,大果山楂正好具备这些优点,加上山楂深加工技术的发展,黄村镇的山楂产业发展将面临难得的机遇。“从最初的单一产品山楂干,到如今的高附加值山楂饮料,我们在产业链中探索山楂树的蜕变之路。”三洞村大果山楂基地负责人欧水泉说,大果山楂产业的第一款产品“大果山楂饮料”进行了5批次17种配方的研制调整,才最终确定产品配方推向市场。
“三产”融合奔富路
为发展山楂产业,黄村镇党委、政府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市联镇专班共同指导推动成立了“富镇强村”公司,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山楂深加工,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山楂树,在三洞村现有的大果山楂基地的基础上,发展黄村大果山楂产业,目前已完成山楂从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山楂产业发展红红火火,黄村的温泉产业也是热热闹闹的。记者在康颜温泉度假村看到,不少来自大湾区的游客在温泉池中舒展放松,享受泡温泉带来的惬意和快乐。这家温泉度假村负责人说,仅去年一年就吸引了来自大湾区的近7万名游客,为当地提供了超过60个就业岗位。黄村镇充分发挥地热资源优势,打造黄村温泉酒店品牌,促进民宿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已促进17家温泉民宿和酒店新开张,实现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在黄村,喝山楂饮料、泡泡温泉不再是梦想。”黄邦文表示,黄村镇正做大做强温泉康养产业,谋划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黄村镇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张阳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